[中山]生态公益林补偿建立递增机制
绿色中山
中国园林网 9月22日消息:1998年,中山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2011年,中山成全国首个地级生态市。环境已成为中山一块金字招牌和城市的品牌。近年来,中山力争走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西岸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不遗余力地保护有着中山“绿肺”之称的五桂山,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3年,中山根据规定划定了省级生态公益林25.8万亩,实行林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8年,除上述省级生态公益林及其要求保留外的全部林地,中山划定了市级生态公益林,18.4万亩,至此,中山市辖区内90%以上的林地均纳入到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体系。然而,即使中山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补偿的资金在珠三角地市中并不算高,从生态公益林诞生时日起,不断有声音希望提高补偿金额。多年来,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也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7月底,《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千呼万唤始出来,从明年起,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翻一番,从今年的44元/亩提高到80元/亩,这一数字已是2003年补偿伊始的10倍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省率先构建纵横向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即:生态环境较好、耕地和林地较多的镇区,将获得其他镇区的补偿,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只要补偿到位了,农民才会真正从内心自发地保护林地。”市林业部门有关人士如此说。
正如市委书记薛晓峰所言,幸福和美中山的底色是绿的,中山要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城市中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中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只有如此,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林的设置:设25.8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
五桂山故称“香山”,是珠江口西岸惟一的大面积森林绿地。坐上航拍的飞机,飞越五桂山的头顶时,俯瞰青山连绵、层峦叠嶂,看那郁郁葱葱,又嵌着粼粼波光,内心里不禁发出声音:一定要永远呵护好这片“绿”。
2003年,中山市根据《广东省省级生态公益林调整和现场界定工作操作细则》,划定了面积25.8万亩的省级生态公益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后,这里被禁止采伐林木。为了弥补林业经营者、所有者的损失,那一年,省财政厅下达了首批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200万元,补偿标准为8元/亩。
也就在这一年前后,东区长江村桥一队的张女士从长江库区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内搬出来。“船给没收了,不准进入耕种,进去还需要申请。”张女士回忆起老一辈留下的果园,也不知道现今如何了。从那以后,张女士每年就拿到了“得鸡碎咁多”的生态补偿。每到发钱时,村队长就会来告知,钱已打入她丈夫的银行账户。不过,张女士很少理会这笔钱。“太少了,拿出来做什么呢?还不如先放在那,攒起来,急需时再取。”
跟张女士一样,长江村有17个组从长江库区内搬迁出来,保护长江水库的生态环境。据长江经联社社长黎慕平回忆,有个别村民一开始不同意。“开了多次会议,甚至晚上也召集村民开会,做解释工作。不能为了几个人牺牲了大家的利益。”经过解释,村民都同意签署了协议书,各个生产队界定清楚山地面积、补偿多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