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打造特色街区 优化“古城游”环境

27.04.2016  22:04

  中山街道配合有关单位抓好古城道路修缮等工作,古城呈现新面貌。郑楚藩 摄

  近日,榕城区中山街道召开传达贯彻会议,提出要按照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东调研中山街道时“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抓好古城保护建设”的要求,以及榕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江林生提出的要求,紧扣“传承榕城历史文脉,保护开发建设并重”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山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发展经济

   打造特色街区推动商业多元发展

  阶段来,中山街道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双峰寺扩建重修项目工程建设,配合市职能部门对辖区进贤门、学宫进行修缮,推动每年“一社区一民生工程”工程建设;升级街道文化站,打造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街道平价门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推动“古城文化游”前期基础性工作,积极完成各项经济任务指标。

  就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该街道提出,要巧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梳理街道的商业构成,研究街道自身经济发展规律,争取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指导、帮助老百姓按经济规律谋发展;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打造饼食街、青少年服装街、民俗文化用品街等特色街区,推动商业多元发展;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参加商户转型升级培训班,增强经营者劳动技能,促进全街经济的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

   持续优化群众生活和“古城游”环境

  阶段来,中山街道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强抓综治维稳,确保和谐稳定,连年来没出现群体性事件、非访和越级上访事件,也没有信访积案等。同时,制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落实责任,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日常化、常态化,严抓严治。通过多次开展“清三边、治五乱、促三种”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辖区的环境净化、美化、靓化,进一步提升了古城旅游的新形象。

  该街道提出,要进一步抓好社会治理,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近期完成永革社区中兴园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和信访维稳工作,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打造平安街道;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对南北滘河、马山滘河、莲花心内河、东门环城内河等辖区内河及古城核心区周边的学宫广场、城隍庙、双峰寺和百兰山馆的环境卫生整治。同时,加快完善停车场、摊贩集中摆摊点等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停车难和乱摆乱卖的问题,优化群众生活和“古城游”环境。

  与此同时,要着力抓好党建促民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机关干部效能和执行力,密切党群联系;深化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民生服务工作,继续加大力度扶助弱势群体,继续完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平价门诊,建设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全力做好社保、医保和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等民生服务工作。

   抓好古城保护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重塑古城街景风貌

  阶段来,中山街道配合古城建设公司等单位,积极抓好古城保护建设等工作。目前,去年启动建设的韩祠路、思贤路和观音仔街等道路修缮项目已竣工,道路正常通车使用,并增设了花坛和绿化带。城隍路近期修缮完成可供小型汽车通行。古城道路设施和周边配套工程的推进,有力重塑了古城街景风貌。

  该街道表示,要进一步抓好古城保护开发,推进双峰寺扩建重修项目和百兰山馆保护修缮工作;推进思贤路及韩祠路口、观音仔街、城隍路、中山路等古城核心区道路修缮工程;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房屋的入户排查工作,加快中山路、城隍路两侧骑楼抢修加固工作;完善古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配套,推动中心城区加快发展。

  中山街道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连年来,该街道注重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如正月的“行彩桥”、“赏翁仔灯”、“城隍庙会”、舞狮、猜灯谜、象棋赛等民俗文化活动既宣传了辖区的旅游资源,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打造古城“人文旅游”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开展多形式社区活动,使潮剧潮乐表演形成常态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引导成立破门楼郑翁仔灯文化研究会,扩大翁仔灯文化的影响力,力促破门楼郑翁仔灯成为榕城区第十个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该街道表示,要进一步着力打造中山特色文化。整合街道现有的优势资源,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升级“行彩桥”、“赏翁仔灯”、舞狮等独具揭阳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整合辖区内释、儒、道和地方民俗文化产业资源,积极组织并引导各社区开展有浓厚潮汕特色的文化活动,利用“互联网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