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5年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2.9%

23.12.2015  11:20
原标题:5年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2.9%

  中山市咀香园海洋焙烤食品院士工作站获批为中山市第四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 王云 摄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近日,中山市发布了《中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高地,在珠三角创新型城市群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山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9%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六大领域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55%以上。

   创新模式 打造“政产学研金介用”创新体系

  作为珠三角最大的焙烤食品厂家之一,咀香园已经建成“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广东省焙烤食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在去年设立了“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咀香园分实验室”,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近日,中山市咀香园海洋焙烤食品院士工作站更获批为中山市第四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

  作为全省海陆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中山长期创造了位于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山而言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发展核心,而科技创新主体便是一如咀香园的企业。

  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中山用了近半的篇幅,部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并再度提出“四大抓手”的倍增计划。

  在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的同时,中山也有意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和高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企业研发机构。

  今年上半年,中山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为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中山计划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开展专利与产业匹配度调研,以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可穿戴健康产业、五金制锁等专利导航工程项目建设。

  到2016年,中山拟将建成“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3D打印产业专利协同运用平台,重点为中山市3D打印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提供支撑,提升3D打印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

   转变定位 城区由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

  2015年,石岐区依托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科研和人才平台,以中心城区的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础,利用完美金鹰广场、中山美居中心等产业载体,将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经济圈打造成为“石岐科技创新谷”,同时还承担着“孵化器”的功能。不久前,龙腾影座迁往位于中山学院旁的创新谷置贤创业基地。“基地的科技力量和人力资源丰富,考虑到科技创新谷有如此优势,便把公司搬到此。”龙腾影座CEO肖伟林说。

  石岐区这种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也是中山促进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方案》中,中山提出要增强主城区创新带动能力,充分发挥主城区功能齐备、适宜创新创业的优势,全力打造多功能、专业化的各类孵化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功能,积极吸引高等院校、高端科研机构、高端人才等资源进驻,带动辐射全域中山协同创新发展。

  中山计划通过加快培育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较具规模的服务业新兴业态产业体系,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中山有16个专业镇,也有国家级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中山也计划依托各个镇区内在创新环境的重构,及重新定位镇区间的创新分工,加快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根据《方案》,中山以火炬开发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火炬开发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溢出效应”。同时打造翠亨新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力争到2017年两区工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创新型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市30%、40%、50%以上。

  中山还将加强创新“双核”与镇区的对接合作,从而为专业镇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而在专业镇自身创新内环境的重构中,中山将加快发展专业镇协同创新平台,为支撑引领新型专业镇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开展专业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支撑引领新型专业镇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升级 以新兴业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

  12月18日,2015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高峰论坛举行,期间举行了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以及谷歌中国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GoogleAdwords(中山)体验中心”签约仪式。新兴业态的引入,将助中山的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和提升。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方案》也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要求以“互联网+”思维垂直整合中山美居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应用与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互动展示、体验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相融合,带动中山美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助推新型专业镇加快发展。今年5月,“中山美居”便成功携手淘宝“极有家”,以集体品牌带动淋浴房、木地板、门业、锁业、橱柜衣柜等中山传统优质行业,实现“互联网+”的转型。

  对此,中山市计划设立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市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库、建立服务业新兴业态创业孵化园区、探索设立中山市非上市企业股份股权交易所,对纳入“市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库”的企业给予资金、用地和人才支持;同时,中山将立足产业基础,重点培育新兴金融、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力争早日达成目标。

  中山将加强省市联动,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充分利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社会资本,整合技术、人才和资金等优质创新资源,重点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动力系统、3D打印技术”5个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一批科技骨干企业,加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在今后三年(2015—2017)内,中山将从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工作母机企业发展。至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卫星及应用等六大领域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55%以上。

   展望中山2020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新增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0家

  全市孵化器数量达60家以上,在孵企业超过15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800家

  全市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50家以上

  全市专业镇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形成装备制造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

  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卫星及应用六大领域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55%以上。

  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9%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1488件;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达到6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全社会研发费用超过120亿元。(陈彧 李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