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 千万吨项目试车成功

03.10.2017  12:23

  南方日报讯  (记者/龙金光  王彪  通讯员/林彰永)2日,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的消息显示,经过近三年的施工,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试车成功。项目将更好地满足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对高端石化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我国石化产业向高水平、高端化发展。

  惠州炼化二期项目位于大亚湾石化园区,项目总投资466亿元,是我国目前在建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2013年7月,为加快中下游产业发展,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中海油在惠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工程基础上,新建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工程。由此,惠州炼化一体化基地将充分利用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力争打造炼油、乙烯、精细化工及煤气化一体化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实现集约化、差异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到今年底,基地将形成22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的产业规模,资产超过1000亿元,产值超过2000亿元,纳税超过400亿元。根据三期规划,基地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4200万吨和505万吨,基本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本次试车成功的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包括15套炼油生产装置、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从9月16日,工程常减压装置引入原油,至10月2日,全厂生产流程全部打通,炼油工程仅用时16天,就实现了所有装置及公用工程的平稳生产,创下业界最佳试车纪录。

  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采用先进加工工艺,引进国内外专利技术11项。

  试车成功后,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下称“惠州石化”)预计每年可向国内外市场投放各类高质量油品约2000万吨,生产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主要产品质量相当于欧VI标准。

  据介绍,中海油在120万吨/年乙烯工程中成功引入荷兰壳牌公司资本,并成立双方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中海壳牌负责运营。在与壳牌前期合作基础上,工程实现由“壳牌为引领”向以“中海油为主导”的巨大转变。项目直接引进外资54.3亿元,并吸引壳牌拿出独有技术,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降低运营成本和投资风险,创新国际合作管理新模式,已被列入“中央企业在重大项目中引进社会资本示范项目”。截至9月下旬,惠州炼化二期项目乙烯工程总体进度完成98.48%,预计明年年初实现机械竣工。

  截至目前,中海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120万吨/年;炼油乙烯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3位,成品油生产全面达到国V标准;沥青产能位居国内前列,达到55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年产130万吨,成为国内第三大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商。中海油炼化板块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的“两洲一湾”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