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关系三问之一:规则之争如何看
规则即法。国际关系中,订立规则往往是国家间博弈的最高形态。规则一旦确立,意味着某种平衡达成,将影响一定阶段的稳定。
有观察家认为,在当前全球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之间,规则制定权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增多。从这个意义看,正在北京举行的最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双方就双边乃至多边的一些重要规则进行对话、竞合的平台。
而规则博弈之所以会成为中美专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在于国际关系现实的变化。仅就经济轨道而言,近年来,两个大国的竞合态势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渠道和领域中增强。以贸易和金融领域为例,围绕双边投资协定(BIT)、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金砖国家讨论建设开发银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改革等多项议题,国际上关于中美背后规则博弈的舆论时有出现。
长期看,这是历史潮流的自然趋势。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今年一次讲话中判断,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崛起是近年来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大势。新加坡著名学者马凯硕说,“我们这个世界正经历着不可逆转的大融合。”这种大趋势和大融合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极为深远。而经济规则只是新生的经纬脉络中之一环。人类社会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力和智慧来顺应和把握其带来的剧变。
中期看,这是最近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2008年爆发于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迄今已六年,尽管紧急状况暂告止歇,但危机带来的影响仍在延续。正是由于这次危机,使得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总量与增量中的相对占比都显著提高。而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的占比相对下降。兴衰之间,力量变化不言自明,规则变化的需要亦在情理之中。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等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在许多场合都表示,国际经济关系的规则要适应新的世界经济现实。
再从双边关系看,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略张力,必然会体现在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经济关系自不例外。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持续相对高速成长的新兴经济,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二战后所形成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主导者。二者之间不可避免会在新规则形成的过程中,既面临利益的契合,又面临一些客观差异。
今年上半年,中美经济关系中就又出现一些噪音。对于时不时就会出现的差异与噪音,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认为,双方对此都能坦诚相见,都有着积极推动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坚实意愿。
古人云,静力不发为“势”,蓄势出击为“力”。有专家指出,中美之间,以“势”平衡为上,以“力”竟功宜慎。两国关系山高泽长,不会为一时一事所遮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两国关系要“多栽花、少栽刺”,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
反观在全球和双边经济关系中的规则问题,可以期待,中美双方会秉持长期合作之本,在竞合中多对话、求共赢,使中美合作的红利既有利于各自国家利益,又能惠及全球。(记者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