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过渡期新政交“答卷”: 指标到校扩容,优质资源覆盖面更广

23.07.2019  14:32

今年中考时,在华附的考点外,一名刚刚走出考场的学生满脸笑容地与老师击掌。

中考前,广大附中学生合影留念。

大洋网讯 “中考我考了705分,因为指标到校考进了广东实验中学!”花都新雅街雅瑶初级中学的学生邓润松觉得自己“有点幸运”。

随着补录的结束,今年普通高中录取告一段落。从今年开始广州实行了新中考过渡期政策,包括指标到校扩容、试水自主招生、随迁子女门槛放宽等等,在这一“组合拳”之下,市民能否初步感受到改革红利?指标到校能否缓解择校?随迁子女是否能在广州获得更均等的教育?记者深入采访,看看过渡期的政策是否能给市民交出满意答卷。

指标到校利好 5000多学生“抄底”进名校

7月18日,中考考生邓润松从花都来到了广东实验中学注册报到,踌躇满志的他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

邓润松此前是花都新雅街雅瑶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今年中考一模的时候考了718分,排在全级前三名。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他希望从花都考到老城区来读高中,“因为重本率比较高,这样我就更有信心考到985大学了。”5月初,广州指标到校计划分配后,他所在的初中各获得了华附、省实、二中等省市属名校的指标。“我填报了省实的志愿。

7月12日,中考成绩公布,考了705分的他颇为失落,“比模拟考低了10多分,听说省实今年分数很高,肯定考不上了。”可这个时候,老师安慰他,你们不是和全市学生比,是和本校学生比,只要在全级前三名就能稳稳地进省实!两天后中考开录,他惊喜地接到了短信:“你被广东实验中学录取!”邓润松感叹自己幸运:“如果没有指标到校,根本不可能考到省实,虽然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是上天还是给了我这个机会。

事实上,邓润松的机会并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政策红利给予的。从今年开始,广州指标到校分配比例从30%增至50%,分配范围也从公办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扩至公办的广州市示范性高中。

指标到校扩容之后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有的学校说,指标到校扩容了,学生在提前批就不敢报我们学校了;也有的学校说,指标到校扩容没什么用,远郊的学生不会大老远跑到老城区求学。

但录取结果显示:“指标到校”计划录取人数大幅提升,全市65所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69个校区)的指标计划录取13385人,较去年增加6896人,不少学生都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到心仪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有5011学生名以低于招生学校前3年录取最低平均分“抄底”进名校,这个数字也创了历史新高。

像邓润松一样,享受到优惠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于周边城区及农村地区。来自广州市招考办的数据显示:花都区、增城区、南沙区和从化区被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的分别有1121人、1305人、275人和480人。指标到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周边城区及农村地区的学生享有“看得见、摸得着”入读优质高中的机会。

在中考录取中,低分高录的他们是指标到校的真正受惠者。而在中考之外的小升初,也默默地受到“指标到校”指挥棒的影响。“本来想找点关系让孩子上育实,但是考虑到未来指标到校,普通学校的学生上名校的机会更大,今年还是让孩子进了绿翠重点班。”海珠区市民唐小姐告诉记者,与其千辛万苦让孩子补习挤民校,还不如进个普通初中当“鸡头”,未来在全级名列前茅的机会更高,稳操胜券进名校。

事实上,在广州小升初,越来越多成绩中上的孩子抱有和唐小姐一样的观念——在普通初中名列前茅,争取看得见的指标进入优质高中。而这样改变也意味着指标到校慢慢发挥作用,缓解择校热。

试水自主招生 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方式

今年广州过渡期第二个调整便是试水自主招生,记者看到,在22所试点自主招生的示范性高中里,共有1274个计划吸引了11388名学生报考,可以说是“十里挑一”。学校结合学生综合表现评价,通过面谈、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考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核,确定预录取考生1198名。最后根据投档规则及学校要求,正式录取1161人,计划完成率达91%。

能报名参与自主招生的都是相当优秀的学生,不少市属学校反映,自主招生方式,探索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方式,也满足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一些优秀学生在本集团学校升学不光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而且还起到“鲢鱼效应”的作用,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

优秀的学生选择走自主招生的路,成绩中上的学生也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市示范性高中。今年,广州新建了一批示范性高中,让优质学位大幅提升。来自广州市招考办的数据显示,今年提前批统一招生计划共录取15987人,进一步增强优质学位的供给能力。

随迁子女政策稳步推进

未来入读公校机会翻倍

除了户籍考生之外,历年广州都有一批随迁子女在本地参加中考。今年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公办普通高中的资格从“四个三”调整为“两个有”,由于公校录取比例不变竞争相对激烈。

不过,对广州异地中考变迁较为了解的专家就认为,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这件事上,广州充分显示出大城市的包容,稳步推进,从善如流。早在2013年之前,广州非本地户籍的借读生需要交纳“择校费”,按照分数高低择优录取。从2014年开始全国取消择校费,随迁子女可以免费享受均等的高中教育。考虑到城市承载量以及户籍生的利益,广州公办高中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控制在8%。这是异地中考的肇始,也是新政推进的第一步。2017年是广州全面实施异地中考的第一年,需要符合“四个三”条件的随迁子女才能报考公办高中。但后来不少随迁子女父母反馈达到这样的要求不容易,为了保障更多随迁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从2019年开始报考资格从“四个三”变成“两个有”,只要随迁子女有广州初中三年完整学籍以及居住证即可报考。这是新政推进的第二步。从今年报名情况来看,因为资格放宽而受惠的随迁子女达到上万人。广州在补录上也开了一扇窗,高中补录计划对随迁子女和户籍生一视同仁,这意味着随迁子女可以抓住最后机会考上普通高中。

事实上,随着大湾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对广州城市承载能力测算及广泛征询一线教育工作者意见,2021年的广州中考新政已明确打开这个口子——适当提高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省、市属高中和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区的高中为8%~15%,其他区公办普通高中为8~18%,这意味着未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高中机会将翻倍,在广州将接受到更均等的优质教育。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庞泽欣

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陆明杰

广州中考下周一公布补录计划 4909个剩余计划参加补录
大洋网讯 17日,广州进行普通高中第二、三批次录取工作,共录取3721人,其中公办学校录取2270人,民办学校录取1451人。至此,今年广州普通高中学校统一录取结束,全市120所普通高中学校的53717个招生计划,共录取48708人,计划完成率90.广东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