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海派出品《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补正抗战史

12.06.2015  23:53

  广东新闻网广州6月12日电 (记者 索有为)央视6月11日首次披露重庆大轰炸历史影像,在全国上下引起关注。记者12日从中资海派获悉,中资海派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出品《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以史正名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

  1937年10月,迫于日军3个月以来的侵略压力,国民政府宣布再无力驻守当时的首都南京,重庆也因此被立为陪都。上百万难民蜂拥而至,使这座常住人口不及50万人的城市,在8年内人口迅速翻了一番。拥挤的市场,匆忙搭建的简陋土坯房,都是难民激增的明证。

  书中提及,1939年春,尽管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但从整体上看,欧洲还算太平。然而,在7000公里之外的东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已然鸣起。5月3日,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此时虽晴,但闷热难当。作为“中国三大火炉”之一,40℃以上的高温天气对这座城市而言已是稀松平常。但这一天,急促的警报声响彻天际,随之而来的是日军接连不断的轰炸。英国驻重庆领事馆为表明中立态度,命人特别挂起一面硕大的英国国旗,以警示空袭飞行员。但战场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即使对特权阶层来说也是如此。前不久,在日本空袭一座自来水厂之时,附近的使馆大楼就未能幸免于难。

  几十年后,一位童年时生活在重庆的人回忆说:“那时,我耳边永远鸣响着空袭警报的厉声吼啸;眼前永远呈现着悬挂在美丰银行大厦顶的两枚警报红球。

  中资海派负责人认为,虽然知之者甚少,但重庆大轰炸仍是“二战”中的大事件。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美国、苏联和英国扮演主角的大戏中跑龙套的小演员。中国是最早抗击轴心国侵略的国家。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早于英、法两国反法西斯战争两年之久,比美国参战早4年。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中国持续参战”,以此牵制身处中国内陆的大批日军。在同盟国的整体部署中,中国的战略地位也极其重要。但是,相比其他同盟国,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力量薄弱,因而自主权很小。诚然,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登上世界舞台,承担起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责任。

  该负责人称,中日战争为这个国家留下了很多无形的影响。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中国致力于打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观察家和外交官们回忆起中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与美、苏、英并肩作战的经历。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二战”中与同盟国其他成员合作对抗反动势力,与今天努力成为世界新秩序中不可或缺的大国是相同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