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韩网络意见领袖圆桌会”在北京举行

12.06.2014  00:42

中方代表、环球网副总编辑石丁在会上致欢迎辞。

韩方代表、韩国联合新闻国际部编辑委员赵诚大致辞。

央视国际频道著名主持人鲁健在会上发言。

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在会上发言。

前《中央日报》北京特派员刘光钟在会上发言。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会上发言。

领导者》杂志社长周志兴在会上发言。

中韩网络意见领袖圆桌会”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图集详情: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6月1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办的首届“中韩网络意见领袖圆桌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韩双方代表就双边关系及国际领域关注的议题交流看法,并对网络意见领袖在引领社会舆论方面的责任和作用,以及如何增进中韩民间交往和加强双边关系,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中方代表团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鲁健、特约评论员杨禹、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领导者》杂志社长周志兴、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周庆安及环球网副总编辑石丁8人组成。韩方派出《朝鲜日报》东北亚研究所长池海范、韩国联合新闻国际部编辑委员赵诚大、前《中央日报》北京特派员刘光钟、《首尔经济新闻》评论委员文圣镇等人与会。

  谈到中韩网民在双边领域较为关注的议题,央视国际频道主持人鲁健表示,中韩网民在历史认知、朝鲜半岛稳定等问题上已达成重要共识,但仍然存在一些分歧,比如海上执法问题以及中韩文化认知的不同。他认为,主流媒体不应把个别网民的言辞拿来“扣帽子”,以偏概全。“‘孔子是韩国人’不排除是某些人的玩笑话,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的研究,但由于被当成是韩国人说什么,造成了双方在文化认知上的误解,甚至被放大,作为攻击对方的论点。”

  韩国联合新闻国际部编辑委员赵诚大指出,虽然前些年中韩网民在一些敏感话题上发生过“论战”,甚至在具体事件中“擦出火花”,但自从去年朴槿惠总统执政后,中韩领导人及政府层面逐步扩散开来的相互尊重的氛围,使两国网民也深受感染。在他看来,中国媒体客观冷静的报道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国网民的反韩情绪,不过两国网民消除误解、增进友谊,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中韩两国都是网络大国,在亚洲和世界互联网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拥有众多粉丝、影响力甚至超过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在舆论场上应该起何种作用?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说,中韩网络意见领袖要特别注意顾全大局,需照顾两国友好发展的主流,不能因为一些小的分歧,进而影响友好大局。尤其是不能因为“第三国”出于不良的目的从中挑拨,破坏中韩建设巩固多年的友好双边关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网络舆论不同于过去传统媒体主导时“自上而下”的传播,意见分裂程度非常高。零散和“扁平化”的特点,导致网络意见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韩政治方面的讨论远不如大众文化的讨论,比如韩流在中国年轻人中受到热捧,以及关于整容美女的热烈讨论。

  前《中央日报》北京特派员刘光钟强调,中韩网民在情绪层面是不稳定的,需要双方从大局、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引导媒体、民众克服这种不稳定性。他说:“中韩之间存在一些偏见或是先入为主的东西,一定要消除,进而从超越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从人和人的角度,真正实现相互理解。

  关于如何加强中韩两国政府层面和民间交往,《领导者》杂志社长周至兴表示,韩国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比如环保意识、韩国人的执着——建立“独岛纪念馆”等等。他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两国应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其次民间交往要有深度,不仅包含政治领域,甚至延展至宗教、法律、经济等多个领域;再者,除了严肃深入的交往,还应有活跃、有活力的民间互动。“最好深入到对方的家庭,去做快乐的事情。

  《朝鲜日报》东北亚研究所长池海范认为,中韩政府间交流需要开展广泛的对话,民间交流则应偏向非政治性的主题。另外,考虑到中韩民众的信任度降低,应加强互联网新闻的监管。“比如说孔子是韩国人,这些假新闻其实并非来自韩国,而是通过第三方国家编造出来的,它们被广泛报道后,中国人的反韩情绪就会增强。” 池海范强调必须找到过滤“假新闻”的渠道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