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欢乐闹元宵

21.02.2016  10:17
在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连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欢乐闹元宵。

 

  本报讯  在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连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欢乐闹元宵。

  ●昨晚,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主办的“城区文化志愿者庆元宵文艺演出”在市文化馆群文舞台上演。文化志愿者们带来了《娇娃闹元宵》《喜事好运滚滚来》《映山红》《公式系客家人》等17个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次演出的演员、主持、后勤等都是文化爱好者,他们提前一个月筹备了此次庆元宵文艺演出。

  ●近日,梅江区江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联合江南街道计生协会、大园居委会工作人员走进金碧豪庭小区,与300余名居民开展新春游园活动,现场非常热闹。活动现场组织了免费义诊、社区服务及居家安全饮食知识问答抽奖、猜灯谜闹元宵等,吸引了不少老人和小孩参与。

  ●日前,梅江区长沙镇文体活动中心人声鼎沸、热闹非凡,2016年元宵游园系列活动正在举行。猜谜、篮球投篮、弹球入洞、踢毽子、功夫足球等简单而又生动有趣的项目,吸引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大家在活动中既享受了乐趣,又密切了干群关系。

  ●在兴宁,“‘赏灯’大过年”的风俗,由来已久。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兴宁各地各姓氏就迎来了以血脉传承,寓意各种美好愿景的“赏灯”时节。18日,笔者来到刁坊镇三潭村曾姓家族“赏灯”现场,感受了迎花灯的热烈场景。当天上午,只见九个大小不同规格的花灯在村口道路边一字排开。不一会儿,一队伍敲锣打鼓,舞着双龙前来迎花灯,并在长者的带领下,将花灯往祠堂里“请”。据介绍,兴宁的“赏灯”民俗是指某个家族里面增加了男丁的一种庆典活动,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由于在客家地区“上”与“赏”的读音相同,“丁”与“灯”同音,“赏灯”实则为“上丁”(一说为“响丁”)。“上”是把寓意“丁”的“灯”挂到祠堂上面,以此告慰祖先,且含传承血脉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出来的花灯越来越漂亮,观赏性也越来越强,且不断被赋予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家业兴旺等新的意头,“上丁”便成为“赏灯”并流传开来。

  (本报记者  特约记者  通讯员)

  ①文化志愿者表演的舞蹈《娇娃闹元宵》 (林翔  摄)

  ②兴宁刁坊曾姓家族迎花灯  (钟思婷  黄洪亮  摄)

  ③社区居民参加抽奖问答活动。  (钟小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