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丰富形式多措并举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市民
暑期公益免费广东汉剧、汉乐培训班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连志城 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内可凝聚力量,外可塑造形象。我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文化遗存丰富。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客家童谣、文明谚语、文化讲堂等一个个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市民,成为推动我市“创文”的动力。
●本报记者 郑炜梅 见习记者 林丽妙 陈瑜
诗礼传家为立身之本
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孝悌仁爱、礼义廉耻等美好品质在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身上闪闪发光。在我市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之际,这些精神也是“创文”的内核所在。
在客家人的祠堂里,关于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楹联随处可见,祖先用诗礼传家的家风约束教导自己的子孙。大埔县百侯镇有座古民居百忍楼,在当地颇有名气。百忍楼的管理者、杨氏族人说,百忍楼是百侯杨家十四世祖杨宗耀所建,建设之初也以百忍精神教育子孙要谦恭礼让、勤读诗书、凡事以和为贵。经过两百多年发展,“百忍全家福,家和万事兴”的百忍精神,成为百忍楼子孙共同的精神财富,刻苦学习、艰苦创业、与人为善也成为百忍楼后人的立身之本。如今,从百忍楼走出的杨宗耀后人大约2000人,有100多人在海外,其中不乏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厅处级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文采更是百忍楼的骄傲。
汤明哲在梅县外国语学校“山歌进校园”活动演唱即兴山歌。(连志城 摄)
我市文化遗存丰富,通过深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从点滴入手,以老百姓习惯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从而涌现了一批批“身边好人”。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两次上榜“中国好人”候选人,15人先后被授予“广东好人”等。为了发挥榜样力量,我市大力宣传评选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迄今为止,已开展7届“梅州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了道德模范70名。此外,我市还设立了全省首家地级市征信中心,建立了“梅州模式”的农村信用体系。
与此同时,我市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各项工作开展。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利用家风家训积累起来的文化与道德正能量,提升农村内聚力和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利用客家家训、谚语、人物故事等为依托,建设廉洁文化长廊等对广大干部进行廉洁教育。
丰富文艺弘扬优秀文化
“这些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文艺节目,有木偶戏、山歌剧、小品等表演形式,简单又接地气,让老百姓也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日前,市民黄舒林在观看“梅江区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暨纪念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时说。
程江镇中心小学“三礼”教育读本。(林翔 摄)
自启动“创文”以来,我市利用山歌、汉剧、快板等多样形式宣传“创文”。如山歌对唱《梅州创文我争先》、快板《双拥共建创辉煌》等节目,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市民宣传创文,让“创文”理念深入人心;市文化馆、梅县区文化馆、蕉岭县文化馆、大埔县文化馆等先后推出了客家山歌、提线木偶、古筝、硬笔书法等培训项目,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近年来,‘周五有戏’、‘周六有歌’、群星舞台演出等已经形成了文化品牌,基本每周都有演出。”市文化馆副馆长郑环宇说,除了固定的文化品牌演出,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市城区就有上百支队伍活跃于各大舞台,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入基层为市民们带去丰富的节目。
除了文艺活动,我市还利用围龙屋等是基层干部群众休闲娱乐、节庆聚会、乡亲议事的重要聚集场所的特点,在围龙屋内举行丰富活动,让围龙屋变身文化新讲堂,助力培育村民文明新风。8月3日至12日,由梅江区文联、金山街道办主办的“文学艺术走进文化祠堂”活动在张家围开讲,让这个客家旧祠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客家文化还融进校园中,如程江镇中心小学围绕“三礼”(礼仪、礼节、礼貌)教育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以身边先进典型为楷模,学礼仪、用礼仪,做个文明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而“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也成为学校引导学子讲文明、树新风,弘扬客家文化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