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中学历史老师罗健鹏——让“乡土历史”走进课堂教学

01.09.2014  12:24


罗健鹏老师正在备课。 (刘野 摄)

  ●实习生 刘野

  1999年,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罗健鹏被分配到了丰顺县丰顺中学,15年来,他一直扎根山区,为山区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教学上,他是丰顺中学历史教师中的“领头羊”,所带班级的历史成绩经常在全市统考中名列前茅,并且还立足本地,将“乡土历史”带进课堂教学,开辟了历史教学的新路子。

  “在历史课上加入一些我们梅州本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很多学生就会感觉到,当年的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他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还能了解我们本地的历史。”罗老师对记者说道,“比如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就南下广东,在现在的丰顺县和揭阳边界打响了汾水战役,那么可能很多学生就会问,起义军为什么会到丰顺来?原来,1927年9月28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军6000多人,从榕城分两路向丰顺进发,打算与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会合,进而夺取广州,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但是却在玉湖镇浮山村红路头与敌军警备旅遭遇,爆发战斗。后来经3天3夜的战斗,敌军增援部队赶到,起义军探明敌情之后向普宁进发。”罗老师跟记者说道,这其中就可以总结出我党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已经开始结合我国国情,既从苏俄的“城市中心论”,到结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

  在历史上,有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出自梅州,比如在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丁日昌。“我上洋务运动这一章节的时候,除了会向学生讲授曾国藩、李鸿章等教材上出现的人物外,还会跟他们介绍同样在洋务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丁日昌,作为一种知识点的补充。丁日昌就出生于我们丰顺汤坑圩金屋围,他在洋务运动的时候在台湾修建了我国第一条有线电报,他还在军事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军械制造和国防战略等方面,同时他还是晚清三大藏书家之一。通过给学生补充这些知识,能够让他们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全面,印象更深刻,还能增加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罗健鹏老师还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着自己的创新之处,他喜欢在讲课之前先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们自己从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中了解、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之后让学生们分组回答。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在高考中,他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平均分多次名列全县第一,并且历史单科最高分也出自他的学生。同时,他本人也被评为“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并多次获得“丰顺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