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六路并进精准扶贫

18.06.2014  13:06


省委党校、省红十字会到公式隍镇大坪学校开展“六一”慰问和捐赠教学设备活动。


广州市交委帮扶公式隍镇新美村建成文体广场。


省住建厅帮扶埔寨镇埔西村新建村道和路灯。

  今年,丰顺县围绕2019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同期平均发展水平的目标,突出产业帮扶,聚焦项目建设,“六路并进”,精准扶贫,助推丰顺振兴发展。目前,该县各级帮扶单位共筹资1.17亿元,其中,到村10329万元,到户139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98个,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突出产业支撑

            带动农户致富

  丰顺县扶贫开发部门充分发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扶持重点帮扶村大力发展茶叶、红薯、橄榄、名优水果、仙草、优质稻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响龙岗马山绿茶、八乡山绿茶、公式隍青榄、潭江单丛茶等特色农业品牌,确保每个重点帮扶村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有增收项目。

  目前,该县八乡山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将“八乡云雾茶”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潭江镇通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全镇现有茶园约1.4万亩,产值4000多万元,茶叶收入占贫困户收入的80%以上。公式隍镇通过大力发展青榄种植,形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果树”的生产发展格局。小胜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油茶种植和产品深加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不断延长油茶产业链,促进农户增收。

   构筑增收平台

  壮大集体经济

  该县各级帮扶单位采取引进企业合作办厂分红、引进企业开发山地获取租金、成立专业合作社获取管理费、发展村集体种植业、房屋物业装修整饰作为商铺招租、帮扶资金入股分红等多形式、多项目、多措施,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

  “我县坚持企业运作、政府监督、村委入股、保本分红的原则,积极引导帮扶单位加大力度筹集资金。”该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郭春山对笔者说,该县针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条件的重点帮扶村,以村为单位,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或其他企业,保障重点帮扶村每年10%的分红收益,确保帮扶村集体经济零风险增收。目前,该县已有66个帮扶单位(村)筹资2357万元,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

   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

  该县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借助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和扶贫“双到”的惠民政策,规划实施一批基础良好、条件成熟、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串珠成链,打造丰顺新区纵横旅游扶贫线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重点抓好汤坑镇赤草村、汤西镇南礤村、龙岗镇马图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该县领导介绍说,力争至2015年全县30%的行政村建成示范村、10%的行政村建成名村,打造“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

   共建产业园区

  实现长效致富

  该县围绕打造年产值600亿元、创税22亿元以上的目标,充分借助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的机遇,抓好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5平方公里的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建设,力争今年9月底前成功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今年完成征地3000亩以上。目前,园区已经省政府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并获得专项资金扶持。

   重点改善民生

  找准脱贫之路

  该县以成功“申苏”为契机,以就业、就读、就医和社会保障为重点,认真实施村道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全面带动和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至2013年,全县新一轮53个老区“双到”村落实帮扶资金8354万元,其中到村资金7384万元,启动实施帮扶项目570个。老区“双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为2.64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为4029元,比帮扶前增加1252元,53个村3347户贫困户11986人实现稳定增收。

   狠抓基层组织

  提升发展能力

  该县以建设“五好”班子为重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重实干重基层重实效的原则,提拔重用优秀基层干部,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扎根基层。招聘大学生“村官”,选拔致富能人、优秀企业家、退伍军人充实村“两委”班子,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激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和创业致富的潜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创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力推动丰顺振兴发展,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卢胜文  胡金辉  徐珍珍  曾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