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创新基层治理 网格化受“点赞”

19.04.2017  09:23

工作借助微信平台和网格员互动,实施动态监控。胡金辉 摄

  “以前,村里赌博现象挺严重的,路边常有聚众赌博。自从有网格员后,赌博都消失了,纠纷也少了。”这是丰顺县龙岗镇村民彭叔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省的部署,梅州探索“中心网格化 信息化”工作。

  在梅州的版图上,丰顺县行政区域面积大,管理服务人口多,地处客潮交融之处,民情复杂。为此,丰顺县围绕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三大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量下沉、措施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胡金辉

   精细化 定人定职管理网格

  因为“风水”问题,多次交涉未果后,龙岗镇马图村民钟永锋与钟功注、钟功优兄弟“结下梁子”。口角之余,双方都叫来亲戚朋友,摩拳擦掌。

  邻里之战,一触即发。关键时刻,村支书饶富琴赶到现场,和村干部将两伙人分开苦劝。最终,双方认识到错误,握手言和。从事发到结束,竟然没有报警。

  这种“坚持矛盾不上交”的做法,正是丰顺县实行“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安居乐业的环境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2月,丰顺县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的方案》,全面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下称“综治”)网格化管理,探索“中心网格化 信息化”工作模式,同时确定埔寨、丰良、北斗、龙岗等四个镇为试点。

  网格化管理,人是关键。饶富琴正是龙岗镇的网格员之一,作为马图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村里颇有“名声”。事实上,各镇实行“一格一员”,网格员由村(居)两委干部担任,也多由为人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公共事务的人员担任。

  “选聘熟悉村(社区)情况、了解民风民俗的村(杜区)居民担任网格员,有利于融入群众开展工作。”丰顺县综治办副主任刘向新表示,围绕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三大工作重点,网格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查案件多发区段、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地发现和报告问题。

  丰顺县政法委副书记吴洪段表示,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统筹考虑村(社区)内地段位置、人口规模、面积大小、管理难易等因素,在农村按行政村为片区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网格,原则上以每1000人左右为一个网格;在县城区域以200-500户居民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做到不遗漏、不交叉、无缝隙。

  丰良镇是丰顺县的四大中心镇之一,距离县城32公里,全镇辖2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9万人。人多、地广,治安形势较复杂。为此,丰良镇根据人口分布,划分为68个网格,实现网格全覆盖,进行精细化管理。

   制度化 建立闭合工作流程

  3月23日,丰良镇复兴小学门口,一名流浪精神病患者手持木棍恐吓学生。

  网格员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安全疏散老师学生、关闭校门,及时报告。随后,公安、镇民政办等工作人员闻讯赶到,合力把患者控制并送院治疗。

  “3月14日网格化管理开始运行,半个月内收到网格信息约1000条。”丰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矛盾纠纷均在当天分流至村综治工作站或相应部门处理。如上报镇中心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共15宗,其中12宗由网格员即时处置完结。

  在先行的探索中,各镇建立健全以“任务发起-派遣-处置-反馈-跟踪-终结”为主要环节的闭合工作流程。此外,网格员主动从村工作站、镇中心等部门获取反馈情况,及时回访或实地复查,掌握问题隐患化解情况,补充完善的数据信息。

  在镇一级,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功能,负责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好事件分拨、工作调度、跟踪督办、结果反馈、信息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研判和情况综合报送等工作。同时,负责网格员的选定聘用、培训管理、绩效考评。

  龙岗镇镇长邱茹莉表示,将完善网格员管理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要求网格员填写好各自片区工作日志,定期上交镇综治中心核查,做到不漏报,勤跟踪反馈,以机制管理人,以健全的机制不断推动网格化工作真正落实。

  刘向新表示,为统筹力量解决问题,各镇每周对全镇社会稳定形势特别是复杂问题进行集中研判,给足力量、细化责任,实现矛盾纠纷不拖延、不上交。

  “互联网 ”深深影响着这个时代,丰顺县将基层综治工作主动融入“互联网 ”工作大局,结合网格化管理立体推进综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在龙岗镇、丰良镇等地,网格员、镇中心工作人员借助微信等载体,达到便捷沟通的目的。

  吴洪段表示,下一步,丰顺县将做好信息系统衔接与分层应用,依托全省综治业务信息系统,统筹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录入、分流交办、交通反馈、督察督办、考核评价等功能应用,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综治网格化管理。

   自治化 基层治理重心下移

  “以前,村民发生纠纷,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即使传达到镇一级,通常要一周的时间,一拖就容易出事。”网格员彭柏湘说,要为网格化管理“点赞”。

  如今,矛盾化解在基层。龙岗镇新华村公路沿线发现三处赌博场,村委当场制止;丰良镇黄粗村吴某盗砍黎某杉树,在网格员的协调下达成一致协议……

  “本来村民有理的,但却采取非法手段维权,就变得无理了。”龙岗镇人大主席彭兆祥告诉记者,从2月以来,龙岗镇积极探索“中心网格化 信息化”工作。根据姓氏、人口等因素划分网格管理,底数清、情况明,基层纠纷也少了。

  “网格员相当于乡村110,有利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吴洪段表示,网格员走村串户,接地气,和老百姓建立沟通渠道。另外,群众对于各类紧急事件有人可问、有处可询,事有人理,事件得到妥善分流处置,自然减少了上访事件。

  老百姓有平台可以交流,有渠道可以倾诉,工作自然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记者在走访丰顺各镇时发现,很多村均发动本村群众进行共建共享,参与到社会治理建设中来。一旦村里发生紧急情况,网格员、群众均可以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

  “中心 网格化信息化”不仅紧密了部门间联动,还能形成工作的合力。邱茹莉说,龙岗镇计划通过整合力量,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实时对全镇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管理,建设安居乐业的环境。

  社会治理创新,归根到底就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中心 网格化信息化”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实现县、镇、村三级人员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变过去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记者走访发现,网格化管理不仅畅通干群交流,也融洽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关系,促进了“民呼我应、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新型干群关系的形成。

编辑: 唐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