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胡萝卜 较真三年半

28.01.2018  14:30

神农田园团队和他们种植的胡萝卜。

大洋网讯  从山窝里走出来之后,“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很难再重新回到山窝窝。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四年前,三个88后大学生在从化建立了神农田园,他们期待在不使用农药、兽药等前提下,为人们提供安全直供的农产品。四年之后,他们承租下百亩农田和几十亩山地,会员发展到400多户家庭。

生态农业之路虽然艰难,但他们依然在这方热土中坚守,种植出有机番茄、玉米和青瓜等几个特色单品。日前,经过三年半的较真,他们终于打败了“胡萝卜铅”,种出完全达标的胡萝卜——这已是第9批次,此前已销毁上万斤。

战斗三年半打败“胡萝卜铅

三年半时间,我们种植了9个批次,销毁万余斤,终于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胡萝卜!”自2014年4月之后,与“胡萝卜铅”战斗三年半之后,好消息终于传来。

故事要追溯到2014年。“我们从2014年开始就发现胡萝卜有问题。”创业团队负责人、出生于1988年的华南农业大学蔬菜学研究生李卫鹏告诉记者,在2014年4月29日的一次自检中,他们首次发现自己生产的胡萝卜,出现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其他蔬菜均合格)。

说实话,我们得知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时,震惊而意外。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非常谨慎,但是结果怎么会是这样呢?土壤、水源、有机肥、种子来源,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我们严格的检测、筛选,为何铅含量的检测结果会超标呢?”这个结果让团队非常意外。

带着意外回母校找原因

实在没能找到原因,这个团队想到了母校华南农业大学。他们回到母校向园艺学院蔬菜系的老师们请教。

经过蔬菜育种学和蔬菜栽培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他们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富集有关:胡萝卜生长周期长,且长期与土壤直接接触,即使土壤中的重金属不超标,也可能会因长期富集而导致铅超标;南方的土壤多偏酸性,这就让土壤中的铅处于易被植物吸收的游离状态,增加了植物铅超标的可能性;另外,胡萝卜有可能对土壤铅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曾销毁上万斤胡萝卜

根据这一分析,从2014年4月到2017年12月,不知不觉中,神农田园的胡萝卜种了9个批次,并针对不同的改良方法、采用不同的胡萝卜品种,做横向和纵向比较,努力寻找正确的方向。为了获得合格的胡萝卜,他们销毁了上万斤超标胡萝卜,终于在与“胡萝卜铅”三年半的拉锯战中取得了胜利。团队在微信号中感言:“这里,没有欢呼,只有不断努力之后的欣慰。

除了胡萝卜,他们还培养了3个特色有机蔬菜品种:番茄、玉米和青瓜。与市场上的蔬菜不同,这些天然的食品能一下子抓住人们的味蕾。

四年来,这支特殊的学生创业团队,一直致力于保卫餐桌安全,坚持“五不”标准生产,即: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兽药;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饲料;不使用转基因品种;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激素。

农业很难,尤其是做安全生态农业

该团队前期的成员主要是邓小刚、李卫鹏和唐友生,三个人都是88后,年纪最大的邓小刚出生于1988年3月,其中邓小刚是首倡者。“刚开始我们有四个同学,都是华农的同学或校友,后来走了两个,我又找来之前公司的合作伙伴。”邓小刚介绍,这两人是华农蔬菜学研究生李卫鹏、中南林科大园林专业本科生唐友生。

神农田园创立时采用了类似“众筹”的模式,邓小刚的表哥通过人脉为团队解决了资金和消费群体的问题。随后他们在从化城郊街西和村租下“西和园”:20亩的大棚和50亩的露天农地。“刚开始来时,草都比人高,人在田里都看不到。”李卫鹏回忆,创业之初,创始人们扛着7把锄头开始了神农梦。“神农尝百草时无所畏惧,我们也是一样。

当年10月1日,西和园正式交付,邓小刚和李卫鹏等人白天在地里工作,晚上就到处贴告示招人。可由于农村年轻人很少,他们实在招不到人,只好用一部分老人,也正是靠这些老人,两个半月后他们收获了第一批叶菜,配送到会员家中。

如今,他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家庭会员已达400多户。他们的基地也发展到农田100亩,山地30多亩,分为农产品种植区和饲养区。从2013年12月第一次配送,截至2017年11月底整整四年时间,他们共配送蔬菜65280箱(每箱6斤),鸡800只,鸭子1500只,鸡蛋1500枚,鸭蛋3560枚,大米27000斤……

不过,虽然数据看起来光鲜,但高昂的成本并没有让他们个人获利太多。如今,邓小刚也因个人原因暂时离开了管理队伍。不过庆幸的是,管理团队已扩充为5个人。“农业很难,尤其是做安全生态农业。”李卫鹏说,“现在刚好能达到月度收支平衡。以前我们管理层的工资为2200元,后来发现时间长了根本无法支撑,如今涨到4000元。”即将到而立之年的李卫鹏2017年年初已领结婚证,但喜酒一直没有办,至于在广州买房定居,他说想都不敢想。不过,为了梦想,他们仍在坚持。

文、图/广报记者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