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天使变成了魔鬼?

25.01.2016  12:14

  ■ 孙维国

  本报23日报道,2015年9月20日下午,梅县区松口镇中山公园台阶处发生学生打架,松口中学一女生遭数名女生围殴;2015年11月17日,五华县某文武学校厕所内,一男生被其他几名同学拳打脚踢。两起殴打事件的视频均在网络被大量转发,受到许多市民热议。今年“两会”期间,市民关于立法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建议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去年发生在梅州校园的这两件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令人心情沉重,更令人深思。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报道,问题的严重性是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了。

  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时,心灵都是一张白纸,如同天使一般洁白无瑕,天真可爱。可看看那些对同学围殴施暴的孩子,哪里还有半点天使的影子?分明就像魔鬼一般!人们或许会追问:天使是怎样变成魔鬼的?

  有政协委员指出,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教,是未成年人有暴力倾向的主因,所以实施暴力者的父母无可推责。没错,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施暴者”,当孩子沦为“施暴者”,纵使有再多因素,也没有家庭教育缺失这一因素关键。由此来讲,如果将未成年人暴力的根源,归结于未成年自身,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深刻反省,未成年人暴力恐怕有增无减。

  那些被暴力伤害的孩子,内心创痛或许一生都难以弥合,别让暴力毁了孩子的未来。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被施暴者是受害人,施暴的未成年人其实也是受害者,如果他们的暴力倾向得不到及时纠偏,他们的整个人生可能就毁掉了。

  笔者认为,在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不能因为是未成年人就容忍他们的暴力行为。如果一再容忍未成年人暴力,对他们网开一面,其实是在纵容这种违法行为。只有及时对实施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教育、惩罚并举的措施,避免孩子们在暴力倾向驱使下滑入人生歧途,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

  欢迎广大读者针对梅州本地新闻发表评论,踊跃投稿。

  QQ:1715583351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