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剩女”发声与正名

29.06.2014  11:21
摘要:两天前我刚收到这本书——— 《中国剩女调查:关于剩女,我们需要一个真相》(罗爱萍、王蜂、江宇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版),马上就决定为它写一篇书评。因为作者做了我一直想做却没做出来的事情——— 作为一位记者(罗爱萍),对于自己身处的时代、面临的困境、产生的思考,对某一个突出的问题,比如“剩女”,去调查、记录、书写。作者的认真执着,以及换来的这本扎实的社会学调查报告,首先就值得我点一个“”!

        编辑心水

        两天前我刚收到这本书———  《中国剩女调查:关于剩女,我们需要一个真相》(罗爱萍、王蜂、江宇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版),马上就决定为它写一篇书评。因为作者做了我一直想做却没做出来的事情———  作为一位记者(罗爱萍),对于自己身处的时代、面临的困境、产生的思考,对某一个突出的问题,比如“剩女”,去调查、记录、书写。作者的认真执着,以及换来的这本扎实的社会学调查报告,首先就值得我点一个“”!

        “剩女”这个词的歧视意味、贬损倾向自不待言。单身率上升是社会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必然趋势,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均是如此,但中国的大龄单身人士特别是女性,却面临很大的压力。一个人单身与否,本应是个人自由,但“剩女”却处于舆论、人际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承受各种压力,几无“还手之力”。有这么一本著作为她们发声、正名,非常难得。

        这是一部严肃的社会学作品,在学术规范上可圈可点,但并不枯燥乏味,可读性很强。三位作者都是女性,各有所长:罗爱萍是媒体从业者、英国志奋领学者,王蜂是美国制药学博士,江宇是传媒学博士。《中国剩女调查》对中国“剩女”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媒体报道的分析和具体个体的访谈。前者涵盖从2004年起至2011年7月的新浪网所有关于“剩女”的新闻报道(592条、678个个案),后者则是作者对49位单身女性的访谈。从书的架构上看,作者关注的是几个方面:媒体、舆论对“剩女”的解读,家庭(特别是父母)与“剩女”的相互关系,“剩女”在职场、社会关系上的状况,以及西方、亚洲女性的晚婚不婚潮。书作者在数据收集分析、言论观点引用方面做得细致规范,相信会成为以后这一类著作的标杆和数据源头。

        本书指出,现行生育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只有通过婚姻才有生育权。女性如果不结婚,就没有合法的生育权利,这对单身女性是极大的不公平,不少人有强烈的生育意愿却无法实现。这一点,也是中国“剩女”更为焦虑且备受压力的原因之一。

        但本书也非完美无缺。书中某些章节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比如第二章“逼婚时代的迷思与困境”,严厉批评中国现有的婚姻制度与婚姻状况,揭露已婚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庭角色、精神肉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主旨是“大部分的已婚女性过得还不如单身女性”(至少读完是这种感受)。我并非排斥作者的这种批判性,这完全可以另立题目,写成一部女权主义著作。但《中国剩女调查》既然自我定义为“调查实录”,就应该以客观、中立为角度,而“已婚不如不婚”显然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而不是客观事实,除非用更大范围的调查分析来证明这个说法。为“剩女”发声、正名,批判婚姻制度和现状,并不需要排斥“婚姻”这件事,否则就是走进另一个极端。社会参差多元才是常态,何必非此即彼?  □  黄长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