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受保护新品种产业化搭平台

13.03.2015  12:14

  ■罗奕山

  本报11日报道,由梅州林业研究所联合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历时12年优选改良的“中大一号红豆杉”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认证,由此梅州告别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空白。

  在天然、生态、健康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用心经营好“八山一水一分田”,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创新发展林业和精致高效农业,无疑是引领梅州走山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树皮和枝叶中含有对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疗效的紫杉醇类抗癌物质。“中大一号红豆杉”中的紫杉醇、10-DABⅢ等产物含量更高且具有稳定性,药用价值极高。该项目还被列入了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建设项目。作为我市植物新品种保护认证的首个项目,剖析这只“麻雀”,对推动我市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后续研发,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大一号红豆杉”的优选改良及后续研发利用的实践证明,产学研联合是实现科技创新至为现实的捷径,建立“政府+研究机构+产业”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与转化的平台,才能实现人才与产业、产业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推产业发展。

  当然,要发挥“中大一号红豆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保护认证只是第一步,相关配套工作跟进非常关键。目前,我市“中大一号红豆杉”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今年将完成首期5000亩新品种示范基地的营造工作,打造集生产、加工、制药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但当下分山到户与分田到户完全相同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经营与现代化管理。在我国鼓励支持林地流转的背景下,有关方面要积极推动优化产业发展法治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新型产权关系,更好地迎接这一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植物新品种培育开发及认证保护利用还需要“绿色金融”支持。植物新品种的培育、保护认证、栽培种植、研发利用、造福人类,整个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绿色金融、责任金融推动资本“上山下乡”支持其发展。为此,从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还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模型。只有评价标准科学公平,新兴产业才能得到金融资源的支持,才能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