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师设“正高”职称须防评定窠臼

02.12.2015  11:04
原标题:为幼师设“正高”职称须防评定窠臼

  粤版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系列文件——《广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办法(征求意见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上周五起在广东省人社厅官网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系列文件明确,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制度,小学老师也可评正高职称。(11月30日金羊网)

  幼教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它处于始端,通常给人一种错觉,幼教是鸡肋,可有可无。早些年,哪有什么幼儿园,孩子一样能考入清华、北大名校。如今父母把三、五岁的孩子送进幼儿园接受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并非指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更早接触教育,接触更多的孩子。另外,时下的父母多为工薪阶层,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亦是为减轻看管负担,幼儿园的老师如同“保姆”。

  工资低,没保障,是幼儿教育的现状。所以,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多是那些找不到工作,又迫于生活压力必须找工作的十八九岁的姑娘。据济南市政协常委、市青少年宫高级教师孙建军统计济南部分区域的教师队伍显示,天桥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男女教师比例为1比2.3,小学和幼儿园的男女教师比例进一步增大,小学为1:3.19,幼儿园比例高达1:71.5。福建省为避免教育师资的“阴盛阳衰”状况,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2015年招生推出男生选择幼师免费入学的福利,但50名免费名额最终仍未招满。

  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不够使幼儿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广东省为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利益,提高老师的待遇,将中小学老师也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内,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此种改变势必能缓解“阴盛阳衰”状况。但之于职称评定,还须防范评比窠臼。当下职称评定己是“乱象丛生”:为了竞选职称,办理虚假证书,为了评等级,抄袭别人的论文。证书与论文乱象是相关部门管理不严而使不学无术之人有了钻营投机的机会,可能不该把责任强加至评定制度上,但也不能不说评定制度是虚假证书与学术文章造假的诱因。

  而且,像小学与幼儿教育,多数从业人员是大专以及大专以下的学历,若在职称评定中规定的学历太高,或严格要求其发表学术性的文章,是强人所难,必然会使评定落入窠臼。说得过激些,小学与幼儿园老师若有能力发表论文,也不会当幼儿园与小学老师。广东省在此次中小学职称评定改革中明确不会以此做为评定要求,说明政府在设计制度时,充分考虑幼儿老师的实际状况,值得点赞。但需提醒,中小学职称评定虽弱化学术论文与证书两项要求,但对职称的评定,还须防止另一个窠臼——评比太松。

  既然是评职称,教师的师德与专业度必须达到标准,也就必须设定相应的标准。对此,笔者半胆献言,中小学老师的职称评定的权利还不能完全交给评审团,不妨把一部分权利交给孩子与家长,由家长与孩子做评审员。老师最终是服务学生与家长的,相信,在众多孩子与家长的共同评定中,评定的结果才更客观,才更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