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去年冬季偏高1.8℃ 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冬季
南方日报讯 (记者/谢庆裕 实习生/陈薇 通讯员/董永春)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18日上午,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内人头攒动,由广东省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学会共同举办的“3·23”世界气象日公众科普活动吸引了约2000名市民冒雨前往。当日,全省还有100多个气象台站同步开放让市民了解气象知识。
戴上VR眼镜体验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为帮助市民了解和认识云,气象主播走出演播室,与现场公众进行台上台下的互动游戏。
活动现场,市民还可自主参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探测数据监控大厅、气象预报中心、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生态气象中心、新闻发布中心、气象观测场等业务区域,近距离接触多种探测仪器和设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对外开放的气象设备车辆停放区域,分别停放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辆、气象应急移动指挥车及大气边界层车载风廓线雷达车。据现场讲解人员介绍,这些车辆均采用国内前沿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实时观测气象要素、人工影响天气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参观。
今年新增防灾减灾互动体验区,激发了许多小朋友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现场不仅设有VR体验区,还出动了防灾减灾机器人。参观者只要戴上VR眼镜,即可720度沉浸式体验山洪效果和探索太空的效果;只要发出动作指令或提出气象问题,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于一身的防灾减灾机器人即可自主作出反应,与市民进行智能互动,并能预报最新天气。
冷空气弱致冬季显著偏暖
现场的专家咨询区内,来自卫星、气候、防雷、预报、生态等领域的专家为市民解疑答惑。在天气预报领域,前来咨询的市民较多关心“天气预报如何制作”“预报为何有时不准”“不用云图如何观测天气”等问题。在气候领域,市民最为关注的则是2016暖冬、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雾霾、回南天等气候现象。
针对市民提出的关于气候变暖的疑问,气候专家黄珍珠指出,气候变暖的测量标准是将年平均气温与1981-2010年近30年的平均气温常年值作比较。现在所谓的“暖冬”是随着近几年气候变暖产生的新名词,一般认为冬季(上年12月到次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0.5℃就是“暖冬”。
省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4℃,尤其是冬季(上年12月到次年2月)平均气温为16℃,比常年显著偏高1.8℃,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为最暖的冬季。此外,今年1月广东全省各地平均气温15.9℃,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2.5℃,打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今年2月广东全省平均气温15.2℃,较常年同期偏高0.5℃。
“之所以出现暖冬,直接原因是冷空气偏弱。”广东省气候中心专家分析指出,冷空气偏弱,导致每次降温过程降温幅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影响范围不广,每次降温后气温很快上升。同时,冷空气偏弱,导致降雨少、日照时间相对较长。但暖冬之下未必出现“凉夏”。据统计,广东暖冬与广东夏季平均气温无明显的对应关系,发生暖冬后,广东夏天平均气温正常、偏高、偏低都有出现过。
对于从长期来看如何应对气候变暖,黄珍珠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发展低碳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公众也要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