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增强发展紧迫感
●本报评论员
“梅花报春早,东风第一枝”。刚刚闭幕的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为梅州全面深化改革谋划了新篇,为全面深化法治建设制定了纲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是这次全会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对于全市上下准确把握大势,做好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航标作用。
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深刻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核心是结构优化,动力转向。
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用足用好梅州内外形势的“新红利”。新常态下,外部经济环境“难”和“险”增多,但“时”和“势”总体有利于梅州。新常态下,有利于为我们探索多元动力增长、经济转型升级赢得时间;有利于为我们加快振兴发展、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带来机遇;有利于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创造条件。梅州既有全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政策支持,又有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扶持,还有广州全面对口帮扶政策效应叠加;与此同时,构建对外快速交通、打造“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建设嘉应新区起步区也已形成广泛共识,全市干群和海内外乡亲支持家乡发展的愿望强烈,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认识到发展仍是硬道理。梅州经济欠发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全市经济总量小,特别是人均生产总值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状态;梅州又是岭南重要生态屏障,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环境约束大;环视周边,近年来我们与揭阳、龙岩、赣州、河源等同类地区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梅州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投资总额长期偏小,而且工业投资严重不足。正因如此,我们要认识到挑战巨大,任重道远,要立足新常态谋划推动加快发展,牢牢扭紧创新驱动发展这个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渠道,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要创新新型城镇化路径,要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咬定目标,奋力追赶,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发展有多快就多快,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保持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2015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振兴发展的攻坚之年。面对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务必克服“等靠要”、懒政怠政、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按照市委书记黄强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我们的干部要有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要有责任心,要有事业心,要用结果说话”的要求,发扬“攻城不怕坚”的攻关精神,为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