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路:繁华处一段仕商相济的故事

01.09.2015  11:02
潮州古城区的义安路,自明代以来便是府城核心街道。然而在旧时,义安路另有其名。据清代乾隆年间《潮州古城地形图》标注,义安路自宰辅巷以北称为“府前街”。

    潮州古城区的义安路,自明代以来便是府城核心街道。然而在旧时,义安路另有其名。据清代乾隆年间《潮州古城地形图》标注,义安路自宰辅巷以北称为“府前街”,中段称为“书坊街”,如今的西马路至开元路这一段,便是老府城人惯称的“新街头”。

    说到新街头,潮州有句歇后语:“新街头目(眼)镜——在人呷(合)目。”意思是,新街头销售的眼镜,以每位顾客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这句歇后语并非凭空杜撰,清代至民国年间,新街头确有一王姓家族,专门制售水晶眼镜。由于手艺高超,能够“在人呷目”,生意极其红火。资产丰厚的王家建宅立祠,培养子弟读书进取,其族人中不乏贤才名士,如曾为饶宗颐先生老师的王弘愿等。

    我们此番探访义安路新街头,便似探访一段昔日潮州家族由商入仕、仕商相济的传统故事……

新街头自古以来是一片闹市。

     ① 寻访:

    “新街头目镜”遗踪何在

    夏秋之交,潮州城炎热依然。午后,我们走进义安路新街头,这一带历来是闹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我们要寻找的“新街头目镜”,商铺早已不复存在,但管辖该片区的湘桥街道开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这里仍居住着不少王姓人家。

    时过境迁,如今的王姓住户,是不是“新街头目镜”后人?

    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双忠宫巷11号。门面宽敞,照壁横陈,屋檐下残留着精美彩色壁画,一块石门匾如我们以往探访的许多老宅般,被厚厚的石灰包裹,不知刻的是什么字样。

    穿过门楼间,眼前呈现的是第二重石门,随后是天井、前厅、后天井、后厅和后包。屋中的木雕花牙、石柱椽梁,无不透露着清代中后期的建筑风格。一口圆形水井,水体十分清澈。住在后厅偏房的一位阿婆,在井中提起一桶水给我们洗手。井水触手冰凉,令人顿感舒适。

    阿婆说,这老宅居住的都是王姓人家,她是嫁进门的媳妇,夫家先辈确在新街头经营眼镜生意。

    随后,我们又见到60多岁的住户王诚振,他自称是“新街头目镜”王家后人。不过,对于先辈的往事,他不太清楚,只记得大门上的石匾,依稀刻着“大夫第”三字。

    “这一带还住着不少王家族人,可以去向他们打听打听。”王诚振说。

    穿过双忠宫巷的一条支巷,我们来到缵槐里。

    缵槐里是一条狭小的巷道,最里面一座门楼,是西马路89号老宅的后门。老宅中住着一对老夫妇——王诚灶和黄阿婆。黄阿婆告诉我们,丈夫是“新街头目镜”王家后人,如今家里还保存着几件打磨眼镜用的老石具。

    黄阿婆还热心带我们来到新街头与西马路交界处,指着西侧临街两间铺面说,这里就是王家眼镜店的旧址,当年的掌柜名叫王显群,是丈夫王诚灶的长辈,不过铺面早已卖给他人。关于“新街头目镜”的往事,王诚灶更为知悉。可惜由于年迈,与人沟通有障碍,无法向我们讲述。

    不过,新街头的老年街坊,至今仍对王家的眼镜店印象深刻。一位住在眼镜店附近的阿婆说,王家专制水晶眼镜,师傅做工认真,眼镜质量好,许多外地顾客慕名前来订购。

    我们还在坊间听到一个传说:当年王家向一乡下人购买木炭,乡下人为多挣点钱,每次都在木炭中混入一种黑色石块,以增加重量。不料,那种黑色石块竟然是乌水晶,王家因此发了一笔横财。

    

双忠宫巷9号的“怀德里”是李芳兰故居。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