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中国政府再出“大招”服务改革大局

08.05.2015  01:52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已过去三分之一,中国政府再出简政放权的“大招”,宣布“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以“向自身权力开刀”的姿态率先垂范。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照依法行政要求,在去年大幅减少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彻底取消这一审批类别。会议还指出,今年要同时取消200项以上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由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实施的,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等确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外的审批事项。一般认为,这一审批容易成为“制度后门”和“灰色地带”。

国务院此番出‘大招’‘狠招’简化审批程序,有其深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项通过简政放权提振经济的举措,更是从政府层面表达了将改革推向纵深的决心。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海外舆论出现了一些怀疑改革的声音,“改革影响经济”“改革将停滞”等杂音不时见诸媒体。

同时,伴随改革进入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深水区”,改革阻力增大,一些地方和领域推进改革的力度不足。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会议还指出,要“引导大家做改革促进派”,“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观察人士指出,这次深改小组会议无疑是从中央层面给改革吃了“定心丸”,释放了“向改革要动力”的强烈信号。而来自国务院的这次堪称“大刀阔斧”的简政放权举措,也是以表率的姿态“呼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召。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旨。尤其是在中国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前提下,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而简政放权正是激发改革动力的“先手棋”。迄今为止,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在全社会,向改革要动力的共识正在形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举行12次会议,通过了50余项规则、意见、方案,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336项重要改革举措,在2014年已全面启动了80条,许多关键领域的改革部署已全面展开,包括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等。按照部署,今年将再启动50多项改革任务。

改革积聚的能量悄然释放,中国经济增长中开始出现新的增长因素。譬如,服务业在经济增长贡献中的比重上升,消费增强等积极信号等,都是改革促进经济趋向健康的表现。

今年虽然整体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在对GDP的贡献中,消费增长平稳,出口开局平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中国经济整体平稳向好,这些也都是坚持改革的成果。

改革最终要依靠人来完成,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推动。“中央深改组的这次会议释放了选人用人标准,明确了用人导向,对各级干部是个警醒,那些‘尸位素餐’‘为官不为’官员想混日子也没那么容易了。”汪玉凯说。

专家建议,中央应进一步通过赏罚分明的改革激励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突破改革“中梗阻”,使改革部署从“最先一公里”顺畅地推进到“最后一公里”,为关键之年全面落实改革任务清障搭台。(记者李建华 李云路)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