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兰桂坊之父”盛智文:不怕游客多 怕香港“太慢”

08.06.2014  20:13

  中新社香港6月8日电 题:专访“兰桂坊之父”盛智文:不怕游客多 怕香港“太慢

  中新社记者 卢哲

  针对香港社会对“自由行”政策的讨论,“兰桂坊之父”、香港海洋公园主席盛智文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香港该做的是平衡淡旺季的游客数量,更重要的是加快速度,将精力集中于发展。

   削减游客” 在我看来是不对的

  “全球任何企图阻止游客的城市都不能生存……今年4月香港的零售下降了近10%,很明显,香港需要旅游业,削减游客在我看来是不对的。”盛智文在采访开始就表明态度:“国际化的游客亦是香港的城市特质,否则香港面目全非。

  特区政府近日表示,在香港尚未增加接待旅客能力前,将研究削减内地“自由行”游客。但在香港生活超过40年的盛智文眼中,香港的问题不在于“游客太多”:“香港人有房屋、教育问题等很多困扰,当你不开心时,就需要找到可以指责的对象。

  根据港府对香港接待旅客能力的评估,预计2017年访港旅客将超过7000万人次,2023年或超过1亿人次。而2013年访港旅客中超过七成为内地旅客。

  “人们看到这个,第一反应是,太拥挤了!”而盛智文以海洋公园的经验指出:“我们须注意——香港并非每个月都繁忙,有明显的淡旺季。”他建议,香港可与内地研究来港游客的峰谷值,旺季减少签注的发放,淡季就多开放名额。

  盛智文3年前曾全面评估海洋公园的接待容量,总结出全园可容纳人数,同时亦划分了每年淡、旺季。春节等繁忙时段,会在各景点增加节目分散人群,非繁忙时段则用主题活动吸引游客。

  盛智文说,长远则应增加香港的接待能力。“大部分游客来港只去中环、铜锣湾、旺角及尖沙咀。我们要考虑如何增加其他地区的吸引力,分流游客。

  统计显示,香港旅游业及相关的职位已由2002年的14万多急增至逾25万,香港的旅游收入也由2002年的358亿港元上升至2012年的946亿港元。2012年,内地“个人游”直接为香港带来261亿元的增加值,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3%。

  “内地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日趋富有,香港是他们旅行首选的地方,很多人会再来,也有很多人去了别的地方,我们要想想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香港不能总依赖曾经辉煌

  “内地进步非常快,香港如果不小心,会被甩在后面。”盛智文说:“我们需要从整体上看经济发展的形式,而不是只关注是否有太多的人在地铁上。

  在盛智文看来,香港除了购物,也应该发展其他的产业吸引游客。“当然海洋公园、迪斯尼很受欢迎,但2017年上海会有自己的迪斯尼,是香港的3倍大,北京也会有新的主题乐园。而香港,不能总是依赖已有的东西,我们必须持续寻找、更新自己。

  盛智文以韩国举例,“为什么现在每个人都想去首尔?因为韩国创造了自己的产业,所有的电视剧、电影、流行歌手,都成了吸引力。

  “香港曾经以电影出名,但如今情况不同了。我们必须要再建我们的明星、产业。”同时,由于香港市场太小,“如果香港人融入内地市场,对于香港是很大的财富。

  作为西九龙文化区董事局成员之一,盛智文同时参与着香港打造“亚洲文化中心”的工程。

  “西九龙的创意很棒,但在香港事情做的很慢,十年过去了,工程进展还在延迟……还有其他项目,都是有太多的咨询,花了太多的时间讨论、重复讨论,现在的上海三年完成一个大项目,而香港……

   面对竞争:香港应该集中精力在发展

  盛智文说,放眼未来,香港、澳门、广东会逐渐连成一体,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

  “我真的觉得,对于年轻人,内地是一个可以去学习的地方。我希望年轻一代会更深入内地,与内地的年轻人接触。”盛智文说,如果更多的香港人去了内地,能够了解内地正在发生的“魔法”,相信很多人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香港的问题是进步得太慢,”盛智文在采访中重复说,“香港人都在讨论政治,我相信这导致了人们的关注点偏离了预期。

  盛智文说,希望香港不再“每个程序都卡壳”:“我们没有时间,香港面临的竞争非常大,不仅仅是内地,还有新加坡等周围的城市都在快速改变,香港回到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十分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