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非遗列车走进“乐呵泥匠”王增丰的漫塑世界
大洋网讯 为更好的让广府非遗文化一脉相承,由大洋网发起的“非遗列车”第二站于2018年12月15日走进王增丰大师的“漫塑生色”。王增丰大师是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由他带孩子们一同走进漫塑世界。
寒冷的冬日没有阻挡孩子们对漫塑的热情,12月15日上午九点,漫塑课堂正式开课。首先,王增丰老师便领着非遗小队伍前往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漫塑陶艺工作室,参观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郑舒文老师的作品。茁壮有力的竹节是郑老师创作作品的一个重要方向,逼真的竹节,可以假乱真的小蘑菇,显示了一种蓬勃生机,预示着蒸蒸向上的生命力量。
王增丰老师的漫塑工作室中陈列着琳琅满目、形状各异、或咧嘴大笑、或怒目圆瞪的漫塑作品,表现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状态、人文精神。其中,“留守儿童”这件作品引得不少孩子的围观,王增丰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作品的创作来源:在农村,父母基本上都要外出打工赚钱,而他们的孩子却只能留在家里跟祖辈生活在一起,这般可怜的留守在家的孩子令他心生触动。
漫塑是雕塑艺术之一,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一种雕塑,多取材于大家所熟悉的政要、社会名流、明星及有代表性的事物;以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夸张或变形的造型艺术处理,塑造成幽默和诙谐的艺术形象,又称立体漫画或漫画雕塑。漫塑也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做了漫画形式的变形,到了汉朝,漫塑则在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俑,翘足击鼓,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王增丰老师以图文形式在课堂上向孩子们讲解着漫塑的含义。
为什么要学漫塑呢?漫塑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瑰宝,这种艺术形态容易学,容易懂有趣好玩,还能传达快乐,因此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从而走入千家万户。在制作“泥板刻漫猪”的环节上,王增丰老师耐心地和孩子们讲解制作的过程及应注意的事项:将“漫猪”印在泥板上,要掌握好力度避免捅破纸张;用小刻刀描“漫猪”的轮廓时速度要放慢……孩子们按着王老师的指示认真专注地制作着自己的“小猪”并刻上自己的姓名,完成作品后还拿给王老师评分点评。王老师告诉孩子们:“漫猪”塑造得好不好,关键在眼睛,因为眼睛是神态最重要的呈现,正所谓“画龙点睛”。课堂上,许多家长更是融入其中,与孩子们一同感受漫塑的乐趣。
著名艺术家刘斯奋曾评价乔平老师的书法“平正厚重而不失飞动变化、刚健率真而又内敛含蓄”。乔平老师,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书法、雕塑、摄影、文学、盆景、根雕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他作书用笔波折运转,藏露互参,取势倚侧跌宕,神采焕然。今天的漫塑课堂上,乔平老师来到现场教授孩子们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导孩子们一笔一划地书写本次活动的主题“走进漫塑生色”。乔老师也对孩子们书写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总结了孩子们书写时普遍出现的问题,最后还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练字,好好学习书法,把书法艺术、漫塑等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本次“走进泥塑生色”活动接近尾声,广府非遗小队伍用传统的活字印刷拓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传承广府文化走进泥塑(漫塑)生色。孩子们拿着拓印好的作品给王增丰老师及乔平老师签名后,便围着两位老师合影留念,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脸,让冬日的阳光更加温暖。
传广府文化,承非遗瑰宝。大洋网广府非遗列车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捏掰糅合、脱胎着色,参观漫塑大师王增丰的艺术作品,领略趣怪与夸张的魅力,增进孩子们的文化情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是借助童稚的演绎让非遗魅力历久弥新,得到更多的关注及传承。非遗列车下一班将开往“大美广彩”站,感受以彩笔为针、丹青作线,在白瓷上绘出织金锦地、素泥化为逸彩华章的美艳。(冯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