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餐饮“反团购”:团购到底招惹了谁?

22.04.2016  13:57

  日前,阿里旗下的口碑外卖打出了“反团购”的大旗,联合千余家餐饮商家发起了“无团购周”活动,表示要让商家摆脱团购这种“吸血模式”,进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口碑此举,真的是在反团购吗?

  众所周知,消费者通过团购获得优惠,商家获得品牌传播,网站获得抽成是团购的基本商业模式,而口碑外卖则是依赖支付宝优惠买单为商家沉淀会员,类似业务,美团有优惠买单,点评有闪惠,而且支持更多支付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口碑外卖与传统的团购平台相比并无二致,只是以优惠买单代替团购券,换汤不换药。

  不过,团购曾盛极一时,如今却备受诟病,那么团购到底招惹了谁?

   团购网站的兴衰与转型

  团购确实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利益和实惠,但随着用户和流量积累,逐渐开始挟流量以令商家:单方面提高交易费率,强迫商家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团购……面对平台上激烈的团购竞争,商家不得不挤压利润空间低价做团购。另一方面,团购网站吸引来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对餐厅毫无忠诚度可言……商家对于团购“吸血”模式越来越反感,商户抱团抵制团购网站的事件时有发生。

  千团大战之后,团购网站数量从5000多家锐减到100多家,死亡率超过95%,存活下来的网站或被迫转型或被资本收购。满座网在被苏宁收购19个月之后宣布关闭;曾如日中天的拉手网也难逃被收购的命运。而加入BAT阵营的美团点评合并以后,占领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百度糯米占两成,其他的团购网站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从团购网站的迅速膨胀到迅速衰落,可以看到,团购模式存在致命短板。张涛在执掌大众点评时就曾表示,团购是通过平台和用户的数量绑架商家,团购的打法不会长远。面对堪忧的前景,团购网站也开始寻求转型。大众点评推出闪惠业务,作为团购的升级产品;美团也推出类似的优惠买单业务,希望借此留住商户和消费者。

   去团购化大势所趋,餐饮对待团购的正确姿势

  可以说,服务业反团购呼声愈演愈烈,“去团购化”已成趋势。作为服务业代表,餐饮商户是否真的应该不遗余力的抵制团购?必须承认,团购网站对餐饮的推动作用,但单纯将让利作为噱头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浮于表面的变革终将被更加务实的模式颠覆。相关专家表示,现今餐饮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已经逐渐在向“互联网+”深层次靠拢,由表及里的变革已经势不可挡。

  餐饮商家必须正视团购平台的引流作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团购用户规模接近2亿,团购的用户根基深厚,单纯从引流的角度来说,团购网站在短时间内仍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同时,商家也必须学会从团购中吸取教训:团购只是商家营销的“入门级”应用,“打铁还要自身硬”,必须要摆脱对平台的依赖,避免被团购“绑架”,建立真正属于自己O2O平台,将消费者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自建O2O平台,智慧餐厅助力餐企互联网升级

  从行业到餐饮企业,可以说已经开始觉醒并有所动作。例如,目前一些餐企开始推出“智慧”餐厅,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设备来取代服务环节。无论是到辛香汇吃川菜还是去必胜客吃披萨,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店铺二维码,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自主点菜、提交,结账也可以通过手机支付,整个就餐过程都是以消费者“自助”为主。

  在这些餐饮企业不断升级和改变服务模式的背后,实际上是一批推动餐饮服务模式变革的探索者。然而,把一个个餐厅的APP装进用户手机很难,既需要很高成本也占据顾客的手机容量,这样的发展路径显然不够“智慧”。这时,一大批开发者瞄准了微信这一入口,将解决餐饮企业运营和营销等一系列环节的解决方案搭建于微信之上。众所周知,微信月活跃用户数接近7亿,装机量已覆盖90%以上智能手机,加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也给商家提供了一个直接与用户互动的绝佳平台。

  相比于团购等第三方模式,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的餐饮O2O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帮企业完成等位、排队、点餐、支付等一系列业务场景,提升餐厅的服务能力,还能帮企业将用户导流到公众平台上,把用户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为其后续的产品推广和精准营销提供渠道。

  这样的发展逻辑到底能否为团购之症提供治本良药还未可知,但值得关注的是以此模式立本的企业开始崛起。2016年初,微盟推出基于微信的餐饮O2O解决方案,利用其深耕微信开发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会员营销经验,帮助餐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深挖餐厅消费数据,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方案,提升商家的自主营销能力,为餐饮企业打造了属于餐厅自己的O2O闭环,使每个餐厅都拥有自己的用户管理和生态系统成为可能。

  微盟在国内微信开发和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让微盟智慧餐厅从上线起就被寄予众望。不过,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拔得头筹,仅依靠符合商业逻辑发展路线的产品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强大的市场和渠道的支撑,且看智慧餐厅的线下布局能否势如破竹。

编辑: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