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为何推荐“好干部”谷文昌
原标题:拔病树与立标杆两手都很硬
谁是第100只“老虎”?谁是谷文昌?前者是网上猜测,后者是网民寻问,都是吸眼球的新闻。单个看,各不相干;放一块,“党员干部”身份就将其联系在一起。只不过,一个是要被拔掉的“病树”,一个是正在树立的标杆。而 拔病树与立标杆,共有同一个主题——好干部应当是什么样的。
打“老虎”已带给大家巨大信心,谷文昌突然“现身”则是新信号。清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逝于34年前的原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后担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以“四有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且第一作者还是一社之长。 这规格不多见, 加上网络发酵, 足以让读者揣摩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寻常的重要信号。
信号肯定有。要不然,党中央机关报的社长也未必亲自出马采写、安排头版头条,记得去年中央级主流媒体集中推出的两个重大先进人物典型,都没上过《人民日报》头条。信号也基本释放出来了—— 谷文昌这样的干部,是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时期需要的好干部,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向谷文昌看齐、对标。
这些年,中央级主流媒体专门开设的“时代先锋”“时代楷模”“最美基层干部”等专栏推出了不少先进人物,感人至深者甚多。 经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荐”的好干部也为大家熟知 ,如原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原正定县文化局局长贾大山等“级别不高”的干部。特别是老典型焦裕禄,习近平从初中起就惦念,后来几次到兰考,多次写文章赞扬,还填过一首《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现在,“县官”谷文昌也算一个。
谷文昌会不会成为“焦裕禄第二”? 大家可以去想象。至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他的分量不轻。对谷文昌,习近平曾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焦裕禄、谷文昌式的好干部,现在还是“稀缺资源”。 总书记想,老百姓也盼。
好干部,特别是批量出现好干部,需要健康的政治生态作保障。要想生态好,一要下重手拔病树,二得下功夫扶好苗。
我们看到,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营造政治生态方面下足了功夫。先是搞八项规定、反“四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划定黄线、红线,再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洗洗澡、治治病”,既是震慑,也是打招呼。同时,查处毫不手软,仅2014年,就有7.1万名党员干部栽在“四风”上头,其中2.3万人背上党纪政纪处分。反腐成效更是了得,2014年,68名中管干部被查处,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2.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2万人,移送司法机关1.2万人;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5.5万人。四个副国级官员照样被拿下,一些以为“平安落地”的官员也没躲过去。
反腐败这只手确实硬了起来,再也没有人妄言“做做样子”。但还没完。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说:“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有腐必反,除恶务尽。”这话掷地有声,多年少有。因为有“上不封顶”这话,所以网上热议就没停过。
这样一来,大贪大占难逃厄运,小贪小占也少了空间,于是乎,消极怠政、不作为也随之成为一些党员干部心里头新的官场潜规则。但这方面,后路也在封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毫不客气地说,“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是执政党的鲜明态度,但 根除腐败及其滋生土壤、营造健康政治生态、批量产生好干部,才是反腐败斗争的目标。 中国反腐败斗争有个“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治理逻辑链,在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惩治力度下,尽管还有极少数人“不收手”,但总体上做到了“不敢”。而 要真正达到“不能”“不想”效果,除了制度、监督外,“选对人、用好人”十分关键 。“边腐边升”现象为何突出?这与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恶化有关,与团团伙伙、小圈子有关,与“选对人、用好人”长期成了桌面上的话有关。网络上传过一段话说,评价一个社会好坏,有一个方法简单实用:就是观察你的周围,假如那些极端自私、道德不好、品行邪恶的人,过得很开心、很富足,那就是一个坏社会;反之,这三种人过得很落魄、很郁闷,就是一个好社会。 打“老虎”、拍“苍蝇”就是为了造就一个好社会。
“选对人、用好人”过去也有标准,但桌底下另行一套。而十八大后, 习近平不停地谈“标准”问题,一次比一次具体 。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又提出“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4年10月对云南工作作出指示中,对党员干部提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后来简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六字官德”广为传播。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进一步提出“四有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标准有精炼的“术语”很重要,有鲜活的“标本”可学更重要。 这就要立起好干部的标杆,照这样的标杆去“选对人、用好人”,各级干部照这样的标杆“有样学样”。
焦裕禄、谷文昌是习近平心目中的好干部标杆。 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治沙,一个种“焦桐”,一个种木麻黄;都“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都是先把手洗净,公私分明,不为子女谋利益;都是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按上面这些标准,对照焦裕禄、谷文昌的为官一任, 当前的一些干部的状态,与总书记心目中的好干部比,还有距离。 所以,《人民日报》为谷文昌报道配发的评论员文章《闻鼙鼓而思良将》,也是话里有话:“鼙鼓敲响,我们的事业需要千万个谷文昌,需要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清白做人的干部队伍,需要锻造更多可负重、能奉献的‘铁肩膀’,需要激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的伟大精神和真挚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想当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感动了亿万人民,几代干部都是在学习焦裕禄中成长起来的。包括习近平当上总书记后,还在说“总是把他作为一个榜样”。
凡事有破必有立,在选干部、管干部、用干部上也是一样。 打“老虎”、拍“苍蝇”,“破”这一手很硬气,全国人民都肃然起敬,各级干部的敬畏之心渐生。现在,该是“立”这一手硬起来的时候了,这就是立焦裕禄、谷文昌这样的好干部标杆。
两手都很硬,就等于告诉各级干部:学“老虎”“苍蝇”的做派,自己迟早会变成一棵“病树”; 像焦裕禄、谷文昌这样做官做事做人,总有一天会成为“干部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