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受外媒访问:看待中美关系不能只盯着分歧

23.09.2015  05:16

出访前夕,习近平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就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及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两国人民交往、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 经济 形势、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外国企业在华 投资 、中国互联网政策、反腐败等回答了提问。习近平指出,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美关系

中美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现实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在回答关于南海、网络安全、维系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等问题的提问时,习近平强调,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2013年夏天,我同奥巴马总统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作出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抉择,其核心内容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两年多来,围绕这一共识,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水平不断提升,双方就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及全球性挑战保持着密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利益已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国关系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当然,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以建设性方式善加管控,防止激化或升级,防止对两国总体关系和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合作大局造成干扰。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对此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了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应过度解读。中方岛礁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岛上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提供相应国际公共产品服务,也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

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企业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上有共同关切,我们愿同美方加强合作。

国际事务

中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思路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不同才能相互补益,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应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我们不赞成强行干涉别国内政,认为很多事情应该商量着办。

中美思路能相互补益找到最佳方案

在回答关于中国在处理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政策立场等问题的提问时,习近平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努力。当今世界,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等方面,中国都没有缺席。这是国际社会的希望,也是中国的责任。

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责任,存在广泛共同利益。中方愿同美方携手应对重大全球和地区性问题,已经做了很多事,还将继续做下去。中美在应对朝核、伊朗核、巴以和谈、南苏丹、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 疾病 等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及全球性挑战方面开展了密切协调和合作。当然,中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思路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不同才能相互补益,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时,中国坚持平等、公平、正义,倡导以和为贵,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有关问题。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应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我们不赞成强行干涉别国内政,认为很多事情应该商量着办。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多么复杂的情况,国际社会都应该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坚持和平努力。

伊朗核问题政治解决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为此进行了共同努力。这说明我们的主张和方法是有效的。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全面协议得到有效落实。

中方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是坚定的、明确的,同时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当前,半岛局势复杂敏感。中方愿同美方及相关各方继续就妥善处理半岛事务、实现东北亚地区长治久安等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我不认为世界上哪个国家可以使全球治理结构向自己倾斜,也不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

全球治理不可能由哪一国家独自掌握

在回答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 、完善全球治理结构等问题的提问时,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一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应该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也有利于双方合作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合作。因此,我们应该为国际发展事业作出贡献,很多发展中国家朋友对中国提出了这方面的强烈愿望。建立亚投行,主要是为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以及亚洲各国在深化合作方面的愿望。据世行、亚开行测算,2010年到2020年,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达8000亿美元。亚投行可以为这种需求多提供一种资金投入选择,因而受到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欢迎。面对这么大的需求,亚投行只是一个渠道,不可能包打天下。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多边开发机构,将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除了域内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都加入了亚投行。中方欢迎美国参与亚投行,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这个态度。

我不认为世界上哪个国家可以使全球治理结构向自己倾斜,也不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

民间交往

实践证明,中美两国友好可以跨越时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国与国之间的确存在相互不理解的问题,但这就是生活。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强调本民族文明不是要搞唯我独尊

在回答关于中美两国人民交往等问题的提问时,习近平强调,1985年,也就是30年前,我曾率团前往艾奥瓦州考察农业技术,那是我第一次到访美国。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美国人民的热情友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我多次来过美国,也在中国接待过许多美国友人。从这些交往中,我切身体会到中美两国人民相互怀着十分友好的感情。我的夫人长期从事声乐表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担任了联合国世界 卫生 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机构和人士有很多交流,她也有同样的感受。

国与国交往始于人民。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早在230多年前,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远渡重洋来到中国。70多年前,在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美国人民“跨越海洋和地心引力”,义无反顾前来中国帮助我们。36年前,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新的一页。实践证明,中美两国友好可以跨越时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国与国之间的确存在相互不理解的问题,但这就是生活。既然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制度、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那就肯定会存在一些相互不那么好理解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一切看上去不可理解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想去理解并努力去理解,而不要排斥。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