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师生热议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首次由党中央组织召开、规格最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陈金龙教授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专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将政治要强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六要”之中,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属于品德方面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立德树人的任务,教师的品德修养至为重要。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属于能力、知识方面的要求。“六要”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具有辩证性、整体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新定位。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有政治站位,遵守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同时,从课程名称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比,多了“理论”二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在培养学生理论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理论困惑,提升理论素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阶段,对于未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领会座谈会精神,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马院党委书记周宪在谈到学习体会时指出,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和责任;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六个要”,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提出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如此高规格的专题座谈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表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立场,为大中小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座谈会精神,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燃点学生心灯、触动学生心灵、丰富学生心智的课程。
副院长胡国胜教授认为,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标准,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认真努力上好每一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好青少年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守护神。
马院张青兰教授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员,深受鼓舞,下定决心要贯彻执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高度认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应对新时代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三观的引导,让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其次,我们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第三是思政课教师要立德,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立德树人,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自己要立德,要做到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真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第四是要矢志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思政课的内容、话语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都需要创新,要贴近生活,让大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育人效果。
马院周建伟教授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所在。思政课从来都不是干巴巴地灌输理念和观点,而是针对学生们的思想困惑,解决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的问题,只有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思政课这个小课堂与中国的改革发展这个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讲好大课堂生动丰富的实践故事,思想政治理论才具有活力,思政课教学才具有活力,思政课堂才能更加生动、丰富、鲜活,才能真正受到学生喜爱。
马院黄广宇副教授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办好什么样的思政课?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以及如何办好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成的千秋大业,因此具有永恒性和本质性。为谁培养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为”明确了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四为”问题上责无旁贷。作为思政课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原原本本地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这是根本前提。按照习总书记讲话的要求,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的思政老师。
马院张永刚副教授谈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好思政课教学的方向性,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关注时代与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扩宽学术视野,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时效性与亲和力。尤其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与教学方式的启发性运用到教学中去,力争成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马院特聘副研究员何旗说,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讲政治,而且要用学术讲政治。以“概论”课为例,其向学生讲述的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特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向学生讲述两大理论成果时,突出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用学术讲政治。
马院2016级博士生王彪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习者如何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首先,要有灵魂。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其次,要有本领。总书记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具体和严格的要求,是对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的信任和期待;再次,要有态度。既要专心把理论学精悟透用好,又要有恒心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新时代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而持续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贡献自己力量。
马院2016级硕士生廖晓君指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当下每位思政课教师所要肩负的时代担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总体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进行自我锤炼的具体方面。
马院2017级硕士生邹志鹏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少年的关爱。他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知识渊博、政治过硬,严于律己、为人正直,拓宽教学视野,常持家国情怀。
马院2017级硕士生赵睿夫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彰显出三个维度的思政课创新宏观方略。第一,教育根基要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的理论依据,要牢牢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智慧融通进新时代的思想教育之中,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不懈奋斗。第二,课堂创新要主体导向。传统的主客体式的、被动的课堂秩序涩滞了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发展,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之中,必须充分调动双重主体的积极性,营造出教师以身作则、学生积极投入、双主体交互式的现代化教育课堂境域。第三,时代精神要坚定把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坚定把握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顺应时代精神的优秀思想成果,以时代精神驱动时代教育,用时代教育传递时代精神。
马院2017级硕士生周芷如认为,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体现出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以及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热切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讲政治,政治立场要坚定,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通讯员:付蓓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