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影响中国“两个一百年”的执政方略

15.03.2015  01:03

   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顶层设计”的改革时代,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形成的坚实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确定通往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 时富强、民主、文明国家方略和路径的关键时代。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现代的、非常复杂的经济体和社会,为这样一个社会提供良好的治理,需要构建相当多的治理机 构和制度。当前大规模的反腐是为了清理制度环境里的污秽,建设合理的制度体系是影响更加深远的工作。

  以中共十八大为标志,中国 的国家治理、深化改革、和平发展等政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2013、2014两年中,中国在这三个领域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让人眼前一亮的事件一 个接一个地出现。近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要理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理理念和目标,尤其是2015年有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有可能出台的方针政策,需要将2012年 以来的政治发展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和从今日起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2049年)的三十多年的大历史趋势中去理解。

  开启“顶层设计”的改革时代,统一改革、治理和发展的领导权

  自2013年以来,改革和治理是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主题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众多深化改革的措施都指向建设现代治理体系的目标。

  这表明,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治理体系脱胎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仿照苏联模式、服务于计划经济的一整套政治设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对越来越多的治理挑战。对于既有的治理体系,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现代的、非常复杂的经济体和社会,为这样一个社会提供良好的治理,需要构建相当多的治理机构和制度。这表明,治理与改革是同 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治理而调整已有的制度,更是要进行大量的制度建设,以适应一个现代社会、现代经济体的治理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策略与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显著的不同。中国长期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转型、建设现代政府的实践已经为今天的改革者提供了非常优 异的经验,使得今天的改革可以采取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摸着石头过河”完全不同的改革策略,而可以在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讨论基础上,构建出相对完整、 全面的总体性改革方案。在经济、社会、治理等体制的改革上,都可以先形成具有纲领性特征的方案,然后在依靠专业的部门和团队,形成具体的细化方案,在此基 础上展开实施。所以,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可以称为“顶层设计”的改革时代。

  由顶层设计开始的改革要获得成功,首先有赖于设计方案是否科 学,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方面,今天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设计能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 为执政和决策的机构,对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从而可以科学地确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设计出符合治理与发展需要的总体改 革方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两个总体方案,都非常准确地反应了改革的总体要求,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在有了明确和坚决的总体方案和纲领性文件后,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实施。实施包括设计细化的、可执行的具体改革方案以及将这些方案变成政府的行为。这一方面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知识储备和人力储备,一方面取决于相关部门的执行能力,还取决于执行中面对的阻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改革方案总体方案的设计、执行方案的细化、具体方案的实施。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领导国家安全战略的设计与实施,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由党的总书记亲自领导这两个重要机构,并亲自领导中央财经工作领 导小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党对改革、治理、发展的领导权的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反腐成为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

  新一届中 央政府的反腐败运动以李春城被调查拉开了帷幕。从那时起,随着各种“大老虎”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中国政坛上的反腐败运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截止 2014年底,已有五十六位副部级以上的干部因为腐败被撤职和调查。在2015年初,反腐的力量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公众也预期还会有更多的“大老虎”被 打倒。

  对于习近平领导下的反腐工作,必须放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通往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也即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方向的定位上来理解。在改革开放成功地进行了三十多年之后,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在改革与发展上面临着众多巨大的挑战。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