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18.05.2016  13:51

刘鸣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鼓舞人心、振奋士气。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提出了“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我们将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对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华南师范大学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陈金龙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入选者、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站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高度,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实际上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有助于纠正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要求、基本任务和具体路径,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再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实际上阐明了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

左鹏军   珠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地位进行了深刻阐述,从人类进步、人类文明的高度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与自然科学技术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大鼓舞,也是治国理政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同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自觉、政治信念、思想方法,从时代性、主体性、原创性、系统性、专业性等方面提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指明做大学问、真学问、为人民做学问的正确方向,不仅是崇高的要求,而且是殷切的希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倍受鼓舞、精神振奋,一方面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唯有继续努力做好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优良学风的传承、学术生态的优化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陈少华  中央党校第67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使我们在中华民族崛起、中国特色道路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等方面增强了自信,强化了我们对中华文化自信的自觉。就中国当代文学而言,这份自觉应当努力实践到包括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伟大使命之中,创作出反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人灵魂的丰富性和深厚宽广精神特性的作品。同时立足当代信息化大众化的现实存在,在问题导向中阐释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学批评实践,对文化自信的自觉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就像血脉一样畅通于我们的文化躯体,使我们的作品和话语具有呼之欲出的精气神,在当代中国文化理想的追求中,叙写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与理论话语,切实创新当代文学的话语体系,以自己的学科实践加入和推进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实践。

戴黍  中央党校第68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教授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善于汲取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养分,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与实践的阐释、创新与传播工作。就公共管理学科而言,尤其要加强专业化、跨领域的智库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智库,既立足现实又放眼国际,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建实言献良策。

刘志铭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对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众多领域有较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将自身的学科、科研基础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巩固传统学科的优势,促进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等的发展,并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刘凌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做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思想引领,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其次,要培育为民理念,知识分子要在为人民服务、为百姓造福的信念中获取动力,并在以民为本的发展中体现价值。同时,要团结、关心、信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生活中关心,在工作中宽容。多听取善意的意见,放手让其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唯如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

作者/通讯员:徐能源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徐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