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往事:顶着烈日翻山越岭
1999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福安市康厝乡东山畲村调研。(资料图片)
【学习路上按】 今日,《福建日报》头版刊登《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同志帮助福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纪事》一文。文章记述了习近平从1988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起与闽东畲族群众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倾力推动包括畲族群众在内的闽东人民脱贫致富的往事。习近平亲力亲为,制定帮扶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增强“造血”能力;走村入户,关心百姓疾苦,为他们摆脱贫困想方设法。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的多次讲话,透露出他一直以来对扶贫工作的关切。为此,学习路上特整理了文章中的真实故事和重要论述,带读者一起重新回顾那段岁月。
故事1:顶着烈日翻山越岭看望群众 嘱咐村干部搞好扶贫开发
从1985年6月调任厦门,到2002年10月调任浙江,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里,习近平始终心系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牵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988年6月习近平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后,就特别关心这些山区居民。
1993年6月14日,习近平顶着烈日,翻山越岭,驱车来到大山深处的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看望畲族群众。得知全村已通水、通电、通路,当年村民人均收入能达到1400元,习近平满意地笑了。
他语重心长地说,民族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保证,意义十分重要。
习近平还嘱咐乡、村干部,要因地制宜搞好扶贫开发,着力发挥本乡优势,做好山的文章;要引进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在林竹深加工上下功夫,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要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