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11.07.2021  13:30

  “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

  2014年11月10日,夜晚的水立方灯光璀璨。APEC欢迎宴会正在这里举行。面对中外来宾,习近平主席坦诚地说。

  那时,立冬刚过,北方地区进入雾霾多发的季节。然而,这次会议期间,北京的天蓝得让人惊喜。

北京怀柔雁栖湖周边APEC主题景观(2014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有人说,“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

  直面问题和疑虑,习近平以十足的底气告诉世界——

  “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绿色的“约定

  “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我国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一个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

  地处闽西山区的长汀县曾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5年,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道出了长汀的困境。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来到长汀。当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他的神情严肃起来,对在场的干部说:“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八到十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不久,长汀建设生态园,习近平专门托人送去1000元,为生态园捐种了一棵香樟树。

  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抓下去。

位于福建省龙岩长汀县的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7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如今的长汀已经是绿满山、果飘香。截至2019年底,当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约34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0%。森林保住了水土,也汇聚了财富。当地百姓发展林下经济,日子越过越红火。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

  2021年4月2日,春风拂绿,万象更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已经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9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这个与春天的“绿色约定”,习近平总书记从未失约,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油松、矮紫杉、红瑞木、碧桃、楸树、西府海棠……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种下6棵树苗。

  2021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表示,“4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祖国大地绿色越来越多,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

  “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更加美丽”;

  “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植树活动提出要求。

市民在河北省文安县森林公园内健身(2020年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众人植树树成林。如今,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植树造林蔚然成风。随着持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我国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