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谱写宏观调控“三重奏”

25.02.2016  10:57

    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功不可没;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依然大有作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国内国外两个经济发展大局的发展规律出发,熟练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创新实施“区间+定向+相机”三重奏的宏观调控方式,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为中国经济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效应。2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为经济发展和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环境。”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加强区间调控

    区间调控是指划定经济“上下限”,不再单纯盯住调控的终极目标,而是关注调控目标在合理区间内的变动,只要调控目标的变动不超过设定的区间,就已达到了调控的目的。区间调控的核心是稳增长。2013年李克强与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时提出了“合理区间”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思路,也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现实表现。习近平在参加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出席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都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之内。” 习近平强调:“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全要素生产力持续提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将保持强大动力,释放出更大发展潜力。中国经济运行将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会硬着陆。” 2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6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实施区间调控,有助于保持定力,避免宏观调控对经济过度干预。在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即由通货膨胀指标设定的上限和由经济增长指标设定的下限之间时,不实施“强刺激”,特别是大幅调节需求的政策措施,而是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同时着力实施灵活的微观政策和托底的社会政策,起到强机制、促活力、补短板的作用。

    实施区间调控,注重形成政策储备。为应对经济增长可能偏离合理区间的情况,新的宏观调控方式注重形成政策储备,李克强说:“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政策“工具箱”的方式预先考虑了政策措施的搭配、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具有反应更加快速的优势。

    实施区间调控,重点把握中线。2012年以来,受国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往往出现“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宏观调控时常要打“下限保卫战”。然而宏观调控只守住下限是极其被动的。与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线。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中线,可使宏观调控上下都有回旋余地。从下方的回旋余地来说,把握中线就可以扭转只守住下限的被动局面,不至于总担心经济运行会滑出下限,不需要年年打“下限保卫战”。这样,有利于克服经济下滑惯性,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定的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为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提供更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从上方的回旋余地来说,把握中线可使经济增长不突破两位数,使经济运行与上限保持一定距离,不至于造成通货膨胀。2015年9月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指出:“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水平。

    二、加强定向调控

    定向调控是指通过针对不同调控领域,不同调控对象,制定清晰明确、针对性强的调控政策,使预调微调和必要的“先手棋”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定向调控的核心是调结构。2014年7月的年中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对“定向调控”做出解释: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定向调控有利于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由于我国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十分迫切,如何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的步伐,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定向调控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新的要求。定向调控通过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避免了总量调控方式下,较高收益、较低风险的优势领域吸引大量资源集聚,而薄弱环节难以获得充分支持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区间调控,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2015年7月李克强在法国图卢兹的中法工商峰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灵活应对,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适时预调微调,推动结构性改革,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

    定向调控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定向调控将增加财政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以及以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改造和科技研发投入。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微观主体的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快形成,弥补传统动力减弱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系列定向财税、金融政策,同样旨在释放微观活力,从而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以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进行定向调控己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定向调控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对小微企业和涉农产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和瘤疾产业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定向调控政策屡见不鲜。无论是通过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等货币政策,还是对小微企业采取的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都体现出中央精准“滴灌”、定向调控的政策理念。

    三、加强相机调控

    “相机调控”是对“定向调控”实施中的一种平衡。“相机调控”的核心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从而实现“控风险”。相机调控的特点是灵活高效、果断及时。相机调控可以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取舍,最优地制定与经济运行态势相适应的调控政策与措施,并加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李克强多次使用“相机调控”对宏观调控提出要求。2015年7月9日李克强在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要灵活施策,针对形势变化精准发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实施预调微调,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红利。公开报道显示,这是李克强首次使用“相机调控”一词来明确对于宏观调控的要求。随后,在7月10日召开的专家企业家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进一步强调,要把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坚持区间调控基础上,见微知着,灵活施策,以更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时强调:“当前,国际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很大,不少国际机构连续调低全球增长预期,国内深层次矛盾仍在凸显,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府工作十分艰巨繁重。要继续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手段,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相机调控是快速应对经济变化、市场波动的有效方式。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变化,当机立断,制定不同的政策预案和项目准备,选择好政策意图与政策时点,进行“预调、微调”。2014年5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2015年3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要求,跟踪分析经济运行新情况,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产业,其所出台的政策是应该有差别的。如果只是简单的宽松,可能产生的不对称的冲击后果就会很严重,也会导致不同区域产生内部张力。调控政策要有差别,不能够整齐划一。区别对待才更精准。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撰文称,维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不变的同时,我国宏观调控贯彻了“相机抉择”的原则,实施所谓的“微刺激”,有效推进了“稳增长”,并且提振了市场信心。

    相机调控是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的有效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实施过相机抉择的政策,并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市场预期,更好地应对了市场的波动和外部环境的调整。在总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之道时,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曾明确指出,“面对危机必须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而不是墨守成规,放任市场发展。实际上,无论是系统性风险,还是区域性风险,任何危机的前身可能只显露出微小的苗头或征兆。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际市场的动荡、国内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和金融市场波动等信号理应让各方警醒。通过相机调整政策预调微调,正是堵住蚁穴、巩固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根本。

    虽然宏观调控年年调,但今年大不同。“三重奏”的宏观调控新方式,将引导我国经济走上一条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的“多赢”之路。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