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习马会因无联合声明压力 或谈统一前景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大概是关于见面最伤感的反思。新鲜感没了,很多事情就都变了。但也有人觉得见面这事没那么重要,你见或不见,我都在这里,不悲不喜。一副得道高僧的洒脱劲呼之欲出。当然也有人见面之后,大呼上当,想让对方退还咖啡钱。这是相见不如怀念,从此相忘于江湖,也别再打听我的微信号。见个面而已,多大点事儿,竟能整出这么多幺蛾子,也真只有麻烦的人类才办得到。
但也有一种见面比较特别,两个人还没见着,响动就大了去了。“习马会”的消息刚刚放出,中国人还没醒过闷来,地球另一边倒有了反应,称其为“历史性的巨大突破”。嗯,这个评价还真不算夸张。
两岸领导人要在新加坡见面,事先竟然没有人听到风声,保密工作做得真不是一般好。这里面说明什么呢?说明两岸高层的沟通交流已经比较顺畅,甚至可能形成了默契。如果不是心有戚戚焉,单是彼此试探的工夫,消息多半已经泄露了,搅局者也会登场。所以,仅仅是谈好了要见面,就已经包含了很丰富的意味。
从细节上看,“习马会”的设计也很精巧。会面的地点在新加坡,既不是北京,也不是台北,这就省去了很多礼节方面的麻烦。在一个有着中华血脉的异邦,两位领导人不分主客、省去繁文缛节,可以很方便地进入议题。消息披露也很有层次感,台湾那边率先发声,大陆随之做出回应。看上去像是台湾比较“主动”,但反而显出大陆方面的宽厚与谦和。官方介绍说,两位领导人见面时将互称“先生”,这不仅让人顿生穿越之感,还反映出双方搁置争议的从容态度。当然,时机的选择也很微妙,错过了窗口期很可能就遥遥无期。况且,在马先生有点走背字的时候,“习马会”简直就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大礼”。无论谁来分析,都可以看出大陆方面的浓浓善意。
“习马会”要谈点什么呢?肯定不是寒暄、吃顿饭那么简单。首先必须得说,见面本身已经非常重要,重要性可以写成一本很厚的书。“习马会”突破了整个地球对两岸关系的期待。没有人想到过这一点,也没有人敢于期盼,它来得那么突然,给人石破天惊之感。最直接最响亮的意思就是告诉世界,中国人有能力用文明方式处理好内部纷争,麻烦把场子让开。“习马会”用优雅的姿态打开了一扇门,门后是长达数十年的恩怨与暌隔,门前则是渡尽劫波相逢一笑。对两岸人民而言,这是毫无疑问的福音。
台湾国民党临阵换“柱”,给外界感觉来年大选已经回天无力。马先生有难,台独势力可能沉渣泛起,大陆方面试射一颗导弹肯定不是好办法。有时候什么都不说,握个手就是最有力的帮衬。这个意思不仅我们看得懂,台湾人民当然也会心知肚明。至于台湾国民党能不能就此拨云见日,还要看自己的能力。
“习马会”不签协议、也不发联合声明,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实质性的沟通。务实的事情当然有的是,比如夯实两岸的 经济 和文化交往,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既然是礼包,当然会有看得见的实在好处,而且必然是互利互惠的。从另一个方面看,因为没有联合声明的压力,不是非达成一致意见不可,两岸领导人就会更加轻松,什么都可能谈,比如敏感的政治分歧和更敏感的军事交流,乃至涉及统一前景。谈一谈,总不会有什么坏处。从个性气质看,两位领导人大异其趣,如果说马英九是围棋中的“本格派”、喜欢下本手,习近平则更像棋手中的大竹英雄,棋风厚实而富有节奏感,大局观更是出色。所以,如果要猜一把,我猜习近平更有可能提出战略性动议,并耐心地等候对方回应。
“第一最好不相见”,既是见了,就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可以期待。这就是里程碑的意味所在。如果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点去观察,当能清晰地认识到“习马会”的重大历史价值。
(文/蔡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