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游大有可为

10.10.2014  10:54

  [茶座]

  武海义

  本报报道,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8.6万人次,同比增长32.3%,旅游总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36.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乡村休闲游已成旅游新热点。

  乡村休闲游成为我市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新热点,不仅带动了梅州旅游市场,也盘活了乡村经济,让广大村民看到了本地的旅游潜力。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把乡村休闲游这块“蛋糕”做得更大。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唤醒了人们的田园情结。但近年国内乡村旅游出现的同质化现象,不同程度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与欧美把乡村游作为高价位、低密度的高端度假产品相比,我国乡村旅游的水平还不高。可见,乡村游绝非城里人到乡下看一看、走一走那么简单,乡村旅游如果仅仅停留在采摘、吃农家饭上,显然很难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元化的休闲需求。

  做大乡村旅游这块“蛋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要根据我市乡土民情、地域文化、山水资源等做好规划,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规范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让乡村旅游真正热起来。具体说,就是要通过资金帮扶、典型示范等多种渠道,拓宽乡村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引导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还要创新经营方式,增加吸引力。在这方面要拉长产业服务链条,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乐在农家的旅游模式。

  做大乡村旅游“蛋糕”,还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保护传统村落与民俗等方面的优势,把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在立足资源优势、尊重民俗民风、彰显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让广袤的乡村保持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常居者守望相依的美好家园,旅游者心驰神往的梦里故乡。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让乡村旅游守住“乡土味”、“文化味”和“休闲味”。在这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市古村落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块优质品牌。

  总之,做大乡村旅游这块“蛋糕”,有利于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乡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缩小城乡的差距。期待乡村游发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我市幸福村居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