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最美乡村教师"吴爱英:让乡村开出美丽的"花儿"

09.09.2017  09:27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始兴县司前赓靖学校教师吴爱英非常喜爱的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  

  她说,她不敢将自己代入诗句中那朵“成功的花”,但却对“奋斗的泪泉”和“牺牲的血雨”有着深切体悟。或许,这是扎根乡村教育一线20余载最深的感受。

   她是三千桃李的“吴妈妈

  21年前,从韶关大学(现韶关学院)毕业后,吴爱英被分配到始兴县司前中学任教。“从始兴县城到学校,40多公里的山路一拐一弯,隐隐青山一座又一座。一路上,我晕乎乎的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望着这所穷乡僻壤的小学校,从教之初的激情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降至冰点。”回忆起当刚到这“山窝窝”学校的情形,吴爱英记忆犹新。  

  但很快,吴爱英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兼班主任,当老师的“幸福感”打败了起初的失落。她积极参加培训,主动学习,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备课时,她在深入钻研教材之余,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课堂上,她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吴老师的课,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中有所收获。不知不觉,便是21年。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较为闭塞,学生对老师则更为依恋。吴爱英不仅是学生们和蔼可亲的老师,还是他们学校里的“妈妈”。  

  只要有时间,吴爱英就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心理与生活,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陪伴他们成长。学生生病了,她带他们去找医生;学生遇到成长的困惑,她耐心地倾听,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犯了错,她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

  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吴爱英和学生的感情日益深厚,甚至有学生管她叫“吴妈妈”。因为经常担任九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从2010年开始,吴爱英的学生自发地将每年的9月2日定为她的“生日”。这些年来,每逢“生日”,历届学生的祝福短信、贺卡如雪花般“”来,这让吴爱英幸福感爆棚。

   自家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家庭和工作不能兼顾,这是让不少职业女性头疼的问题,女教师尤甚,吴爱英未能“幸免”。每每深陷两难境地时,她总把学校放在重要位置。  

  前几年,吴爱英举家从始兴搬到了市区,离校达100多公里。2011年3月,小儿子出生,由于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她只能一边独自抚养孩子,一边坚持上课。小儿子常生病,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医院看病,甚至几次因发高烧昏厥,连夜送至县城救治。但见儿子稍有好转,吴爱英又马上赶回学校上课。  

  在工作中从未迟到早退的吴爱英,对孩子心存愧疚:“我儿子两岁半上幼儿园,女儿从小不在我身边,四年级开始自己照顾自己,成了城镇‘留守儿童’。”  

  如今,吴爱英的女儿已上高中,每周末回到市区陪女儿都要换乘3趟车,耗时4小时,有人笑称她把工资都“”路上了。尽管如此,她不愿放弃坚守21年的小山村。  

  “在不知不觉中,我喜欢上了这宁静的山村,喜欢上这里可爱的孩子,喜欢上这里淳朴的家长,实在不忍言别。”吴爱英道出了“身边老师来了又去,自己仍留在山窝窝”的原因。

   主动“结对子”帮扶年轻教师

  作为一名老教师,吴爱英肩负着“传帮带”的责任。从1998年起,她担任了10多年政史地教研组组长,承担各种公开课、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法宝”是教学任务之一。此外,她还通过“结对子”帮扶年轻教师,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或许正如那首小诗所言,只有“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才能开出“明艳的花”。这些年来,吴爱英用努力换取了一系列成绩和荣誉:2014年被评为始兴县优秀教师;2015年获得广东省优秀乡村教师称号;2014年在韶关市首届中学历史片段教学大赛中获三等奖;2016年《历史教学中“看图说史”训练研究》获始兴县中学历史“优秀课例”展示一等奖;2014年获县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综合三等奖。今年教师节,她还获得了“韶关市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她说,教育是良心工程。不论是繁华都市还是闭塞乡村,深耕细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今后,她仍将继续坚守在司前这块土地上,坚守在乡村教育的阵地上,希望通过自己和广大乡村教师的努力,有更多的乡村孩子开出“美丽的花”。

编辑: 欧阳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