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回乡创业的理想选择

25.08.2014  11:50

  【记者视点】

  ■张远明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贤回乡创业工程,不少事业有成的乡贤纷纷踏上回乡创业之路。他们不但在家乡的城镇投资兴业,还逐渐转到一向不起眼的山区农村。大埔县青溪镇溪口村正在兴建的“江畔人家”休闲度假村的老板张汉谋就是其中一位(详见今日第一版),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投入巨资兴办实业时,张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我的家在这里!

  张汉谋老板的“江畔人家”是当地的大项目,总投资2亿元,去年开始兴建,现在好几个项目已经竣工并开始迎客。其实,像张老板这样回乡投资兴业的,青溪镇有好几个。如投资总额都达数百万元的“青溪飞鸡养殖基地”的余家银、“斯红羊肉酒”的官思林、“缘河湖滨农家乐”的杜常安等,这些投资者都是青溪的乡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当地乡贤之所以回乡创业,除了他们事业有成想寻找资金出路之外,熟悉投资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在这样的地方投资,容易把握。这也是乡贤与外来投资者相比在本地投资的一大优势。在投资过程中即使遇到有什么麻烦事,大家乡里乡亲的,处理起来也没那么棘手。这是当前乡贤回乡创业的普遍心理和现实情况。

  许多人都知道,当今农村的投资环境已经大为改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适宜投资兴业。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向城市转移。有越来越多产权清晰的闲置土地可以集约经营。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后的广大乡村,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本市所有行政村和绝大多数的自然村都通了路、水、电。家乡的面貌已刷新,农村的山水已升值,创业发展的条件良好。所以,无论是事业有成的乡贤,还是行囊殷实的游子,家乡已经敞开胸怀,只要有志创业,尽可加快你们回乡的脚步,这里是你们第二次创业的理想选择。

  需要引起政府和投资乡贤共同重视的是,农村山水虽好,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目前在乡贤回乡创业的发展项目中,有家庭农场、体验式农庄、特色种养、旅游休闲、托老养生等,这些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路子值得提倡。但也有的地方不重视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引进大型养猪场和高污染化工企业等,污染农村空气、水源,损害家乡父老健康。大好山水遭殃,无辜百姓受罪。殷鉴不远,官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