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博士是做啥的

01.12.2015  11:11

“妙品醉风情——十二位博士作品展”“本份——2015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毕业展”“中坚力量——中国国家艺术网首届博士书画精品邀请展”“今朝风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五人书画作品展”“铁画银钩——书法博士四人展”“三人行——京师三博士书法展”“格局·格调——首届中国画博士学术邀请展”……近期,以“博士”为名目的展览越来越多。此种现象褒贬不一,有尖刻的评论甚至称:艺术市场正在从“赌主席”向“赌博士”转型。

书画博士缘何成为展览的宠儿?书画博士高等教育的定位和宗旨是什么?书画博士在潜心治学和走向市场之间如何权衡?书画博士队伍的壮大为艺术生态及其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博士不少 归属不一

中国古代即有“博士”一说,设立专门官职的,如西晋“书博士”、隋唐“书学博士”、北宋“书画博士”,米芾即是其中佼佼者。据研究者考证,徽宗朝“崇宁三年六月壬子建算学、书画学”。当时的博士是官职,而非学位。

中国自五四之后开始采纳西方教育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教育学科门类只有哲学、美学、历史、文学等,艺术学、设计学是后来才加的,在此之前,招生的书画博士点只能附属于其他学科门类。

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美术学理论博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于1993年率先取得美术学专业书法方向博士授权点。各大院校相继获批招收书画博士。学位设立初期,招生数量很少,一位导师每年也就一个名额。随着高校扩招和博士点的增加,博士总数蔚为可观。

据悉,全国招收书画博士的高校分综合类、艺术类和师范类高校三类。绘画类博士归属相对统一,多为艺术类美术学方向。而书法类博士归属不一:综合类院校书法博士多为历史文献学、文学、哲学、美学等研究方向;艺术类院校书法教学单位相对纯粹,多为美术学或艺术学理论学科中的艺术学门类;师范类院校如首师大、北师大早先在教育或文学系统招收书画博士,后多归属为艺术学科。

“目前我国书法博士招生有些乱,因为有些学校没有书法专业博士点,就只能在文学、哲学、历史学、传播学等等博士点来招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东说。

美术文化周刊》记者了解到,全国招收书画博士的院校、研究机构约有30所,单独设有书法博士点的高校约有20所,包括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各个博士点招生数量不等。例如:中国国家画院每年绘画创作方向博士招收七、八名;西安美院每年招收13名,每个导师名下2个名额,在校博士共40名左右;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至今已毕业博士59名,7位博导每年博士招生总额为2至6名;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后在艺术学方向培养书法博士,现已毕业3名,在校6名。

据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介绍,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招了6年博士,培养人数接近60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则表示:“我一个人一年能辅导两个博士就很吃力了。”

“西安美术学院在校的书画博士现在有40名左右,学制虽三、四年,但很多博士不能按期毕业,学业压力很大,毕业不那么容易。”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武小川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