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这样精准扶贫

08.12.2015  22:37

学习大国按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落幕不久,日前,又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地方经验可供借鉴?今天,党报刊发了一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学习大国(XXDAGUO)带您看看习近平主席曾工作过的地方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赵鹏

精准扶贫观念:不等不靠,苦战持久;

精准扶贫施策:建档立卡,分门别类;

精准扶贫效果:攥指成拳,精雕细刻

福建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曾被称为黄金海岸线上“断裂带”。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以“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理念与精神,铁心拼搏,精准扶贫,27年间,全市贫困人口从77.5万下降到14.5万,其中现行国定贫困线以下11.32万人;贫困面从30%下降到4.26%,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万元,增幅连续5年位居福建全省前列。

1 精准扶贫观念 :不等不靠,苦战持久

宁德俗称闽东,山高路远、无地可用、抱海无为、有策难施,闽东之穷,穷在“不通”——路不通、货不通、策不通、人不通。不通则痛,穷则思变。然而在如何摆脱贫困的观念上,在当时的宁德却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其中“一种是寄希望于国家能给宁德多批几个大项目,一下子就抱上个‘金娃娃’。”

时任宁德地区主要领导并没有仓促作答,而是卷起裤腿、顶着烈日、拄着木棍,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闽东9县的山山水水,还顺带走访了相邻的浙南3县。边走边看边思考,闽东这只“弱鸟”究竟何以能先飞?

“同贫困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是改变不了贫困落后面貌的。”

先飞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事事先求诸于己”。地区可以贫困,但思想观念不能贫困。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对贫困地区来说都是崭新观念,都应成为“先飞”意识的组成部分。由此,新的一整套闽东脱贫的思路渐渐清晰。

从此在闽东的群山之中,每到农闲,便有无数个村庄、无数个劳力,不等不靠,凭借着原始的工具,挥汗如雨,挖山不止,筑路不休。至2014年,宁德农村公路从1998年的1700公里增加至9500公里,9县“县县通高速”,124个乡镇、2135个建制村,全部完成公路路面硬化;2500多个地处偏远、水电难至、地质灾害频发的自然村、33万群众走出大山,搬至靠近省道国道的新村。

2 精准扶贫施策 :建档立卡,分门别类

“旧东山”已是“新东山”。如今的东山村主村除了集中安置容纳了自家的5个自然村外,还包括更为偏远的二坑、三坪两个畲村,人口达到413户、1500多人,是过去的3倍。在村两委班子带动下,全村群众转而利用靠海优势,发展紫菜养殖和加工,每亩收入是过去在山上的三四倍。

可还是有一小部分因病、因灾、因没劳力,仍然贫困的群众,一共22户。“这22户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两次投票、再由我们村干部逐一入户调查确定的。”村委会主任陈李寿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22户“拖也要拖出贫困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