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资委纪委书记:落马国企人员过半是一把手

29.08.2015  11:05

   去年以来广东省国资委纪委立案审查的人员中企业“一把手”占比51%

  南都讯  记者黄怡  通讯员岳国紫  季轩 如何更好地监督国有企业?昨日,在省国资委纪委举办的国有企业监督实践与探索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建议,监督国企要从对“”的监督转变为对“”的监督,设立国有企业资源集中交易监管平台。

  今年8月以来,省属企业共有包括中旅原董事长王万年在内的4名高管落马。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小刚在座谈会上说,“2014年来,我们立案审查国企腐败人员中,企业一把手共58宗,占比51%。

  [专家把脉]

  1

  建议设立国企资源集中交易监管平台

  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小刚说,国企监督的难题用一句话说,是“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所以有的国企人员敢于腐败。因此,对国企不是监管太多,而是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企业领导和决策权的监管,对违规决策导致重大资产损失的监管。

  “查办案件往往是在事后,国企监管还是要强化反腐败制度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则表示,国有企业的资源交易应当从属于公共资源交易,服从公共利益。要从对“”的监督转变为对“”的监督,从内控监督转向外控监督,从分散监管走向集中监管,从单一监管主体变成多元监管主体。

  针对当前国企关联交易多发等情况,毛昭晖建议,设立集中、批量、公开的国有企业资源交易平台,确保国企资源交易严格遵守现行规章,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监管。还可以将电子商务等技术运用在平台建设上。

  不过,毛昭晖也表示,搭建国企资源集中交易监管平台也面临公开和保密的问题、程序正义与效率的问题,还有保障企业自主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2

  或设省属国企反腐领导小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垂林在座谈会上表示,加强国企的监督,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内部形成集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为一体的监督网络体系,外部拓展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实名举报,组建由专家、企业界代表、媒体等组成的特邀监察员队伍,开展调查,建言献策,及时曝光违法违纪现象,鞭策企业整改。

  张小刚表示,广东省国资委初步设想,在继续加强纪律审查和巡查工作等刚性监督力度的基础上,成立由省国资委纪委牵头的省属企业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整合国资国企监督力量,增强反腐败工作合力。同时,对外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席工作制度,研究并制订共同反对腐败的有力措施。

  3

  一把手权力过大  监督又失之于软

  如何监督国企一把手?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海斌认为,国企一把手权力过大,加上内部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是导致他们涉足贪腐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束一把手“一言堂”决策时代,使其不能腐败。

  “既然存在所谓的一把手,就不可能真正监督他”,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倪星说,要监督一把手,就得“消灭”一把手———决策遵循民主原则,即使是党委书记,也只是会议的召集人。但在行政领域可以有一把手,负责决策的执行,同时对执行结果负总责。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