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扶贫解“三困”

19.08.2014  21:32
修建后的水沟排水畅通,整治后的村道干干净净,新铺设的硬底化村道平平坦坦,新种的马蹄、苦瓜、豆角等生机盎然,扶贫给杨溪村带来了新容貌。

  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林局,把对口帮扶桂头镇杨溪村的扶贫工作,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听得进建议和要求,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村民受益。

  记者在杨溪村采访时见到了扶贫的成效:修建后的水沟排水畅通,整治后的村道干干净净,新铺设的硬底化村道平平坦坦,新种的马蹄、苦瓜、豆角等生机盎然,扶贫给杨溪村带来了新容貌。

   修沟铺管解“水困

  杨溪村委会辖下的白糖寮自然村,是一个约有900人的村庄,其村道两边的排水沟与巷道连接的涵洞洞口小,每逢下雨特别是下大雨时,因洞口小,排水不快,导致雨水积压,涌进巷道,浸泡路面、房屋等;在另一个约有400人的中心寮自然村中,三条村道地处低洼地带,不论小雨还是中、大雨,路面都会积水,村民出入极不方便,或在路中放石块垫高,或脱鞋卷起裤脚行走。

  村民向挂扶干部反映了此事后,作出修沟铺管的决定,挂扶单位支持2.5万元修建排水沟,把涵洞换成混凝土盖板,并升高沟渠,使水源来得快去得快,水沟不再积水,村民不再担心浸水;投入4万元,给中心寮自然村铺设了近500米地下排水管道,从路面积水到地下排水,村民不再有雨天走“水路”的麻烦。管道铺好后,全村村民赞口不绝。村民杨华君说:“村道积水14年了,年年叫苦连天。帮扶干部到村后,埋下管道引走积水源,男女老少乐开怀。

   担沙拌浆解“路困

  该村委会的禾上坪自然村连接乡道约500米乡村公路、杨溪自然村约500米村道、温汤自然村约450米村道,一直没有铺设硬底化路面,长期处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处境,出入行走极为不便。如雨天地湿路滑,运输肥料、蔬菜、粮食等车辆,经常打滑,给通行带来困难。3个自然村20多名村民联名写信,提出铺设硬底化路面的要求,挂扶单位商量决定,分别给禾上坪自然村、杨溪自然村、温汤自然村投入8万元、5万元、4.5万元,铺设硬底化路面。

  铺设硬底化路面后,彻底改善了1500多名村民的交通环境。禾上坪自然村的村民王石明讲述:“几百年世代村民行泥路,扶贫干部铺路办实事,如今走上公路了”。在铺设路面过程中,挂扶干部帮助村民担沙运石,提粉拌浆,与村民一起平路、压路、填路……

   种马蹄蔬菜解“钱困

  为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挂扶干部结合杨溪村的实际,投入8万元,支持贫困户种植了100亩马蹄和400亩蔬菜,作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实体。

  记者在种植的田地上见到,马蹄长得郁郁葱葱,苦瓜、豆角、辣椒、葱苗等蔬菜根粗叶茂、花艳果丰。村干部朱伙发介绍,马蹄亩产约2500公斤,亩产值约1.2万元;豆角、辣椒、葱苗已上市,每亩产值3000多元。经过帮扶,贫困户不仅脱贫,还大幅度提高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