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销量输了利润 国产手机还差一点底气

07.08.2014  03:41

  2014年的上半年对于国产手机而言,无疑是阳光灿烂的好日子。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全球智能设备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达到2.953亿部,较上年同期的2.40亿部同比增长23.1%,再次刷新纪录。不过其中,三星、苹果所占份额同比骤降,而以华为和联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则上升迅猛。

  数据显示,三星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430万部,同比减少3.9%;当季全球市场份额为25.2%,虽然仍排名第一,但是与去年同期的32.3%相比大幅下降7个百分点。排名第二的苹果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为3510万部,同比增长12.4%,所占市场份额为11.9%,同样低于去年同期的13.0%.与之相比,以华为、联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则增长迅猛。数据显示,华为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总量达到2030万部,同比增长95.1%;当季份额升至6.9%,高于去年同期的4.3%;联想手机的出货总量为1580万部,同比增长38.7%,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4.7%升至5.4%.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根据另外一家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市场上,今年二季度三星的市场份额甚至被小米实现了超越,而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前五排名中,苹果更是彻底消失,除了三星外,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五中,其他四家都是国产手机厂商——这是不是意味着,国产手机的“盛世”已经彻底到来?

   拼数据:国产手机赢了销量输了利润

  根据Canalys的报告显示,小米在今年二季度共售出约1499万台手机,占出货量总份额14%,排名第一,同比去年Q2增长9%、环比今年Q1增长3.2%.紧随其后的三星为约1323万台,占比12%,但是相比Q1的18.3%的份额是大跌了不少。另外联想、酷派、华为在Q2的销量也均超越了1000万台,占比也均在1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超越仍然只是在销量层面,根据三星、苹果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这两家公司的季度净利润分别是60.95亿美元和77.48亿美元,比小米公司上半年的330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还要高,就赚钱能力而言,国产手机厂商和三星、苹果这样的巨头相比,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大家的主战场不同,以苹果为例,其产品平均售价超过3500元人民币,而且售价超过4500元的iPhone 5s的销量比价格便宜一些的iPhone 5c还要大,基本上实现了对高价位手机市场的‘垄断’,但国产手机厂商的主要阵地则在2000元甚至1000元以下的市场,因此不能够纯粹用销量的多少来分出他们之间的胜负。”出云咨询分析师刘正昊表示。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随着销量的快速普及,国产手机厂商的品牌美誉度正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在同质化比较严重的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的“性价比”优势正在为其迎来市场口碑的逆转。“这方面对于三星的冲击比较大,尤其是小米、ViVo、OPPO等品牌,在口碑营销、社会渠道等方面的本土化优势都在不但放大,在中国本土市场对于三星、LG、HTC的国际化品牌的狙击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变化。

   拼实力:核心技术还缺一些底气

  对于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市场份额上的高速增长,IDC的报告指出主要是由于全球范围内功能机用户向智能手机用户的加速,使得以低价为优势的中国品牌在新兴用户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而Canalys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2000元以下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比更是已经达到了80%以上,这不仅得益于国产厂商的成本控制优势,而且还有创新能力增强的支撑。“就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国产手机厂商的智能手机在技术研发能力上的确有了很多的提升,无论是新品的推出速度还是技术含量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刘正昊表示。

  据工信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市场的4G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了4000万部,其中超过60%的都是国产品牌的产品。“在4G技术上的快速跟进,体现了国产品牌供应链掌控能力的提升,而且在部门精品国产智能手机上,摄像、影音等消费者关注的应用技术上出现了不少具有自主创新性质的突破。”但刘正昊同时也指出,在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方面,国产厂商的短板日渐明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CPU、液晶屏、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基本上还都依赖于进口,“这种情况决定了国产手机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依然有限,除了极少数营销成功或者渠道强势的品牌之外,没有相对自主的硬件能力的支撑,国产手机厂商的赚钱能力仍然不够强。

  不仅如此,因为手机芯片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产厂商产品在从3G向4G转换的过程中还受到了高通高额专利费的“打压”,不仅利润受到的一定影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遭遇了高通捆绑销售、重复收取专利费、对过期专利收费等不公平的待遇。为此,已经有不少手机厂商联合投诉,推动发改委向高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但这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只有像华为海思那样实现4G芯片的自研自产,国产手机厂商才有可能真正摆脱国际芯片巨头的专利盘剥。”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称。

   拼渠道:真正雄起还需发力海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IDC的报告中,全球手机市场前五之中已经出现了华为、联想两大国产手机品牌的身影,但和国内市场前五中四席都被国产手机厂商占据的强势相比,显然国产手机厂商在海外的实力仍然和三星、苹果等厂商有所不如。即使是联想、华为,其之所以能够跻身全球前五的行列,销量数据中最大的支撑力量也同样来自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国产品牌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主流市场的份额和品牌知名度不足,则是国产品牌想要真正能够做大做强所必须跨越的障碍。”杨群表示,和国内市场有所不同,海外市场的开拓有很多非市场因素的挑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专利问题,这里面不仅有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技术厂商设立的核心技术专利门槛,也有着其它国际品牌厂商在外观、功能专利方面的挑战。“就拿HTC为例吧,本来在美国市场发展得不错,结果陷入了和苹果的专利大战,最后不得不败下阵来。”杨群称,和国内市场外观、功能专利保护不足的情况相比,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在功能性专利方面相关法律十分健全、执法也相对严格,这对于不少在外观和功能设计上热衷于“借鉴”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个大麻烦。

  不仅如此,国内手机市场开放渠道和运营商渠道平分秋色的情况和海外市场运营商渠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这同样会给国产手机厂商的产品销往海外造成不小的烦恼。中兴、华为他们有多年和海外运营商共建网络的合作基础,将手机产品导入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何况是那些没有相关积累的品牌。但国产手机厂商要想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厂商,这一步却不能不迈出去。”杨群称。

  南方日报记者程鹏

编辑: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