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岁男童吃了颗糖后嘴唇发黑,命悬一线!家长千万别做这些事!
对于刘先生一家而言,今年1月4日晚上发生的那一幕,这一辈子估计都忘不了。他和妻子苦苦追求多年才得到的两岁的儿子,因为在花街闲逛时吃了一颗水果糖,孩子喘不过气,脸色先是通红,后又变青,嘴角发黑,命悬一线。
相隔4个多月后,5月12日,刘先生和妻子赶到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给儿内科郭健秋医生送上锦旗和感谢信,“很不好意思,隔了这么久才来。”是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中的无畏表现感动了他,让他觉得自己也必须做点什么。
吞下水果糖,孩子噎住了
1月4日晚上的惊险一刻,刘先生记忆深刻。刘先生说,当天晚上,他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在石龙花街闲逛,碰到另一名家长也带着小朋友逛街,两个小朋友碰到一起很开心,“那个小朋友就送了一粒水果糖给我儿子吃”。
刘先生帮儿子说了“谢谢”,接过了糖后就剥开放到儿子嘴里。“我想着,平时他都能吃肉、吃鸡翅了,牙齿也长得差不多了,吃一粒糖应该没问题。”他根本没有料到这一颗水果软糖竟然会成为差点夺走他们宝贝儿子生命的“凶器”。
把糖含在嘴里,走出店门没几步,刘先生突然发现儿子好像呼吸困难,一直想叫又叫不出来。他妻子看到儿子这个情况,急坏了,眼泪都下来了,他也知道问题大了。“他妈妈给孩子拍背,用力按肚子,旁边的热心人也上来帮忙,但都没有效。”
在店主的提醒下,他和妻子赶紧驱车把孩子往医院送。幸好,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就在花街旁边,相隔不到几百米;幸好,中间没有红绿灯或者其他车辆挡路,“不然,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刘先生不敢想象。
争分夺秒抢救,生死时速
刘先生的车在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急诊科外急停,夫妻俩抱着失去知觉的孩子冲进急诊科,大声喊叫着医生,孩子妈妈已泣不成声。那时,大概是晚上8点多,郭健秋医生正好在急诊科值班。
一接到抢救的通知,郭健秋火速赶到抢救室,当他看到小孩子时,大叫一声“不好!”此时,孩子脸色通红发紫变青,嘴唇都发黑了,全身心的力气都用在呼吸上,呼吸急促而零乱。孩子的皮测血氧维持在80%左右,心率约170次/分,已发生明显缺氧表现。
“当时的情况,真的是十万火急,如果当时不果断采取措施,孩子随时可能发生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4个月多月后,再回忆当时的情景,郭健秋仍然觉得很惊险,不争一分,只抢一秒,生死时速。
他一边通知五官科进行紧急会诊,一边对孩子进行听诊。孩子双肺存在呼吸音,气道并未完全梗阻,他当即对孩子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经过三四回合的持续抢救,孩子咳出一粒将近2厘米宽的水果糖。随后,小孩哭声渐大,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迟到的感激,难忘的恩情
孩子的情况很快好转,意识也慢慢恢复,留院观察几天后,一家人开心地回家了。对于郭健秋和其他医护人员而言,这是最好的礼物。“来医院的家长和小朋友都开开心心的,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郭健秋说。
他没有想到,在事发4个多月后,刘先生和妻子还会来送感谢信和锦旗。“5月12日,他们来到医院的时候,我也很惊讶,一开始我还没认出来。”
倒是刘先生很不好意思。他说,“来晚了,隔了这么久。”刘先生一手拿着锦旗和感谢信,一手握着郭健秋医生的手,不停的感谢,“谢谢您救了孩子的命,要是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夫妻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刘先生和妻子都落泪了。
刘先生说,现在孩子很健康,一点事没有。这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医务人员的忠诚和担当深深地打动了他,他也经常和孩子说起医务人员的伟大,“希望他从小记得这份恩情,长大了也能做一个好医生。”
孩子气道异物,千万别拍后背
回顾刘先生孩子被水果糖噎住,家长自救以及送到医院后的抢救过程,郭健秋提醒:小朋友发生气道异物咳嗽不止,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拍背,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拍打孩子背部以求将异物拍出,其实只会将气管里的异物往更深的地方移动。
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在1974年发明了一套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也被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
1.位置:接近胸部,肚脐和剑突之间
2.手法:一手握成空心拳,拇指面朝内,放在剑突下方位置,另一手抱住空手拳之手。
3.方法:从背后环抱患者,从腰部快速向上冲击患者腹部几次,随着气流的形成,腹部压力增加,传递至胸部排除异物。
不过,海姆立克的方法并不适用所有气道异物患儿,操作方法不当还可能弄巧成拙,除非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无法呼吸等),家长可以先自行紧急处理,之后还需及时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让医生来排查、评估病情并给予专业有效的救治。
这些要点,一定记牢!
家有年幼的孩子,家长就一定要注意了:
1.吃饭的时候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也不要逗孩子笑;
2.不要让孩子接触坚果类食物,幼儿咀嚼能力较差,容易将未经咬碎的食物吞咽;
3.避免喂小孩子食用糖果、软糖、果冻等食物,如果这类食物不小心进入气道,容易堵塞整个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