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医生是否应该在拍录下看病
话题缘起:医生坐诊时,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拍照、录音甚至摄像。不少医生认为,拍照录音既干扰了他们的诊疗行为,又是不尊重医生、不相信医生的表现,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尽可能不要在医生诊疗时拍照录音。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被患者录拍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患者及其家属拍照、录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医生坐诊时被拍照、录音,利大还是弊多?
正方:医生应习惯在拍录下看病
近来年,自媒体已成为监督医疗行为的重要工具,且不仅医生面临自媒体的监督,几乎所有人都处于这种监督之下。因此,医生要习惯在拍照录音下看病才是正确的选择。
更要看到,患者拍照录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这种监督有利于改变患者的弱势地位。当前医院到处都安装了摄像头,且这些摄像头由医院管理,影像资料掌握在医院手中,其完整性和客观性需要得到患者的佐证。不仅如此,患者在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处于明显弱势的地位,在医疗纠纷当中,医院和医生的发言权很大,患者获取相关知识和资料十分不易,表达观点诉求缺乏依据,而拍照录音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发言权,维护医患方面的对等地位。
其次,拍照录音还可以满足患者的一些正当需求。患者拍照录音并非完全因为不信任医生,很多人是想把医生的指导记录下来,事后再进行回放,以便更好地落实医嘱。有些患者还涉及到工伤理赔或保险理赔,需要获取一些诊疗资料加以佐证。
此外,患者拍照录音与信息滥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混淆。如果患者错误地利用这些信息,的确应该加以防范甚至打击。但非法利用与合法取证存在性质的不同,不能因为有人非法利用,就怀疑其他患者合法拍照录音的动机也不纯。
可见,医生应以更加坦荡的心胸来包容患者的这类做法,习惯于在自媒体监督下看病,要将拍照录音当成患者的一项权利,当成是对自己的鞭策与促进,并让自己的每一个诊疗细节都经得起患者的反复审视。医生最初这样做或许会有如芒在背之感,但习惯了就好,且一旦成为习惯,医生的形象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重塑,医患关系也势必变得更加和谐。(罗志华)
反方:拍录医生副作用不容小觑
网络时代,很多人“机”不离手,或者浏览网页,或者玩网络游戏,或者与朋友交流,或者拍照发朋友圈……哪怕患者到医院看病,也是如此。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患者拍录医生的初衷可能并无恶意,但是这种行为造成的副作用其实不容小觑。
医生的辛苦常人无法感知,需要我们更多地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从法律层面上讲,患者有拍录医生的权力,但是,患者拍录医生以期在医疗纠纷时留存证据,但这不是明智之举。绝大部分医生都有治病救人的仁善之心,他们所采取的诊治措施,都是以治好患者疾病为出发点。就算有些医生见利忘义,小病大医,我们也应当相信,在惩治力度愈发强劲、惩戒机制愈发健全的当下,大处方、吃回扣的行为会得到遏止。何况,患者录拍的“证据”,还不一定是决定医疗纠纷的定海神针。
医患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更能促进医疗。当你举起手机拍录,以防范的心态监督医生时,就已经把他们放在了不信任的位置,甚至是对立面。想想看,在这样的“监督”下,医生还能有愉悦的心情治疗患者的疾病吗?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医生的心情,进而影响到治疗效率。再者,很多拍录不是连贯的,有些患者在不了解医生诊治正当性的情况下,若把拍录的内容断章取义发布到网络上,很容易诽谤医生、医院的声誉,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患者借拍录医生自保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种行为无形中会给医生增压,导致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其“毒副作用”不容小觑。即使患者出于其他目的拍录医生,最好能先告知医生并获得对方许可才为之,这也是一种起码的尊重。(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