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28.09.2018  10:21

  话题缘起:9月17日起,石家庄人民广场的“城市书房”开始实行入场阅读收费制,即买门票方能进入书店。收费分两种:一种是20元入场阅读门票,不限次数,全天有效,并可抵现金用来购买店内任何商品;另一种是5元门票,主要针对没有明确阅读、购书需求,只想进来转一转的顾客,打折门票不能冲抵现金使用。书店采取这种经营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网友对此看法不一。

  正方

   书店卖门票值得一试

  ■ 段思平

  作为新鲜事物,“书店卖门票”难免遭到不理解,受到各方的诟病。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商场的商业模式——任何商场都不会拒绝顾客进来看看,哪怕只看不买,也不会赶走顾客,更不会收取门票,因为只要进来的顾客都是商家潜在的顾客。

  事实上,已有一部分商场已经发展为会员制商店,只对支付了会员费的顾客开放。从商家的角度,向会员收取一定“门票费”,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并把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投入到会员身上,确保提供更高品质的差异化商品、更好的会员服务。“城市书房”也是如此。国内书店普遍面临着经营成本大的压力,通过为会员办理门票月卡、年卡等形式收取会员费,或者按次收取门票,甄选愿意“为阅读付费”的顾客,既可以缓解经营压力,也可为爱书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再者,假如“城市书房”不能让付了门票费的读者感到物有所值,顾客自然会用脚投票。而顾客的选择,正好倒逼书店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

  事实上,实体书店入场阅读收费制尽管在国内鲜见,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比如葡萄牙波尔图的莱罗书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店之一,其每天客流量达5000人次,门票价格为5欧元,仅只靠收取门票,书店就可盈利。当然,或许有人嘲讽,你这“城市书房”也不是莱罗书店,人家能卖票,不代表你也能收钱。但既然迈出收费这一步,就意味着书店会努力提供相应服务,即使不能保证“城市书房”一定能做到,但至少不要在一开始就断言其做不到。

  当下电子书、网上购书大行其道,实体书店就是要利用好人气优势,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顾客,“卖门票”无疑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路径。吃螃蟹的“城市书房”会不会成功目前还是未知数,但笔者相信,国内类似莱罗书店既是文化景点又是卖书场所的场馆迟早会出现。

 

  反方

   卖门票难为书店减压

  ■ 何勇海

  对许多市民来说,图书并不像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是日常必需品,家里缺货后必须购买,否则难以为继。去书店逛逛,看看有无适合的新书购买是十分随意之事,不管是收费办会员卡还是卖门票,都会竖起一道门槛,将部分追求随意的人挡在店外,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

  我们必须看到,书店并不具有稀有性,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是不用担心看不到书、买不到书的”,既然如此,书店卖门票还是会让大部分读者从心底在乎这种损失与付出。逛书店与逛文博场馆又有本质不同,文博场馆是用展品吸引客流,书店是用图书商品吸引客流,卖门票难让更多人认同。

  有人或许要说,书店卖门票在其他国家早已出现,比如葡萄牙波尔图的莱罗书店。问题是,莱罗书店更像是一座藏品丰富的图书馆,是《哈利波特》的场景画面的原型,电影《哈利波特》还在这里取景。它早已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了。而“城市书房”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作为收费场所是否有足够资本?

  可以说,书店卖门票不是一门好生意。长期来看,卖门票也难以为书店减压。实体书店使出新招以求摆脱困境,值得肯定,不过,还是要尽最大努力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亲近感,这才是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关键。对读者来说,也要从卖门票中体会到书店的生存无奈。正如书店方所说,全天在书店只看不买的人太多了,对图书的损耗非常大,也给真正想买书的人造成困扰。许多实体书店本就举步维艰,当“蹭书族”越来越多,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单凭一腔情怀开书店?书店是城市的文化驿站,引导城市阅读,相关部门也要将扶持书店的政策落到实处,帮助书店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