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蔬菜”,信息真实是关键

19.01.2015  16:02

  徐剑锋

  本报近日报道,记者从梅江区农业部门获悉,蔬菜二维码溯源系统有望于春节前在梅州城区推出,市民只要用手机一扫,就能知道自己买的蔬菜产自哪里、由谁种植,人民群众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扫二维码可查蔬菜“身份证”,这相当于给食品安全套上了“紧箍咒”,既是对现有生产经营水准的检验,也是对提升蔬菜供应质量的“倒逼”。

  推行“二维码蔬菜”,不啻是食品领域的一场革命。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危机重重的当下,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地全面掌握商品信息,并据此进行有效的排除和挑选,又多了一份潜在的放心。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二维码信息的真实与可靠?这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源头信息的准确无误。产地、种植者等能否如实填报传送,从而走出“自卖自夸”、选择性告知等怪圈,实现身份识别的精细化;二是二维码的防伪、反仿制。尽管二维码是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但要复制和伪造这个“黑白迷宫”般的小方块,其实也并非难事,不得不警惕的是一些商家借二维码提高售价、鱼目混珠。

  由此而言,“二维码蔬菜”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关键在于建立“全过程可追溯”信息的保障机制,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实现这种良性循环,既需要诚信和自律经营,也需要职能部门加强教育和监督。一方面,推行“二维码蔬菜”需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勇气,只有坚持把诚信、安全贯穿始终,才能让消费者对田间地头的事一目了然,在“看得见、摸得着”中知晓真相,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度;另一方面,维护“二维码蔬菜”的良好声誉,不仅要加大打假力度,还应加强“防伪”工作,这些都有赖于二维码常识的普及和更有效的市场监管。

  二维码的推行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但其也只是一个标签而已,要让“全过程可追溯”完整清晰可循,更在于全过程监管要紧紧跟上,加快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阳光监控”。这样做到位了,才能真正构筑起全覆盖的食品安全防线,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