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讯:低成本通讯吸引开发者

11.08.2014  13:58
这涉及到融合通信能力,眼下“无社交不APP”,很多应用开发都需要添加各种通讯模块。至于现阶段,彭玉龙认为,平台刚起步,最需要的是扩大知名度,让更多开发者知道云之讯,加入到平台里。

    [创业ID]

    企业名称:深圳云之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彭玉龙

    上线时间:2014年7月

    创业地点:深圳

    商业模式:给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免费提供基本通讯能力,超出基本范围收费。

    融资情况:方广资本1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

    很多爱逛淘宝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买到的商品不满意随手留了差评,结果被卖家不断打电话来骚扰。前段时间淘宝推出“手机号码保护服务”,买家不需要再暴露电话号码,但同样能通过虚拟手机号满足沟通需求。

    这涉及到融合通信能力,眼下“无社交不APP”,很多应用开发都需要添加各种通讯模块。但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来说,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技术,看准这一市场机会的云之讯作为PaaS(平台即服务)提供商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云之讯总经理彭玉龙对南都记者说,国内类似的平台刚起步,估计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风言风语

    号脉嘉宾:方广资本合伙人张旭廷

    资源第一

    技术第二

    云之讯是初创企业,但云之讯的团队不是通讯行业的新兵,一直运营的有信给他们打下技术基础,这也是他们快速开发产品、获取客户的前提。PaaS服务在国内非常有前景,目前还是蓝海市场,远没到竞争的程度,初创企业能否把握机会非常大,执行力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技术固然重要,但不是绝对门槛,以后企业间比拼的更多是资源整合能力。事实上,现在运营商面临来自互联网的竞争压力,怎么把资源通过合作伙伴卖给互联网用户是他们的需求。PaaS平台都跟运营商合作,关键看谁能把资源整合得更加合理有效,给客户提供竞争力的服务价格。长期来看,随着用户量增加,我认为可以更大限度地降低客户使用通讯能力的成本,乃至完全免费,同时为客户叠加更刚性的需求,比如说数据服务、检测服务、安全服务等等,作为盈利方向。

     2C应用做功底

    彭玉龙在通讯领域沉淀多年,在推出云之讯之前,团队运营的是一款2C的应用———信有网络电话。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尽管运营商的网络带宽越来越高,可以容纳更丰富的通讯方式,但IP通讯这块对于中小企业和开发者的技术及投资门槛还是相当高,于是他们把业务往2B延伸,通过融合三大运营商和互联网IP网络,给开发者搭建语音、VoIP、IM、视频、短信等解决方案。

    哪类应用对通讯能力的需求最强烈呢?彭玉龙告诉南都记者,云之讯目前重点开拓垂直领域的社交应用、企业CRM/OA、以及在线教育和在线咨询等O2O类。以租房场景为例,很多人跑了十几趟才看中房子,那提供通讯能力以后可以实现在线看房,用户跟房产中介直接视频通话就行,不用到现场。据介绍,平台从7月上线到现在,有80多个App参与测试,正式上线的有十几款。一般来说,开发一两周就能把通讯功能集合到应用里。

    “将来还会把使用云之讯的不同应用打通,帮助中小企业做大自己的用户群。”彭玉龙对南都记者说,有信其实就是平台的第一个客户,两年时间积累了6000多万用户,月活跃1000多万,相比之下,一些新开发的小应用用户量发展比较慢,如果彼此可以互联互通,给消费者降低沟通成本,那有助于拉动后者的用户增长。他坦言,开发者之所以选择云之讯,有信是其中一个吸引点。

     2B市场是短板

    目前国内提供通讯能力的PaaS平台已有好几家,在商业模式上,一般是对开发者按使用量收费,而云之讯则把基本的IM、语音免费开放给开发者和企业。也就是说,用户之间软件对软件的网内通话,对开发者不收费,只有当一方不是用户才要收费,而且成本也只有同行的一半,以性价比打开市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彭玉龙说,这跟团队运营有信的经验有关,能够尽可能优化资源、降低成本。

    此外,云之讯后续还会给开发者开发一些后台服务和增值工具,比如说帮助他们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好地管理用户的通讯行为,他坦言,这才是云之讯未来更看重的盈利点。

    至于现阶段,彭玉龙认为,平台刚起步,最需要的是扩大知名度,让更多开发者知道云之讯,加入到平台里。他告诉南都记者,之前一直做2C,2B是团队的短板,接下来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通过线下沙龙等各种方式,更多地跟开发者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