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创新财务数据自相矛盾
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南创新”)于2015年11月披露了新版招股说明书,并进入证监会预先披露更新企业名单。本次公司上市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3348万股,募资79092.44万元用于五个募投项目:新增年产30亿个彩印包装盒改扩建项目、新增年产1.3万吨高档环保特种纸改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从公司主营来看,云南创新主要从事包装印刷产品、包装制品及服务等相关业务,客户主要为卷烟生产企业、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塑料包装企业和印刷企业等,其中烟草相关产品收入占其总收入近六成。《红周刊》记者在查看其招股书时发现,该公司现有大多数产品实际产能利用率并不高,再加上对其收入影响甚大的烟草行业日益萎缩,其募投扩产的必要性值得商榷。另外,种种迹象表明,云南创新目前似乎正陷入财务困境,这让人怀疑其上市募资的最终目的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有产能利用率并未饱和
招股书显示,在云南创新的现有产品中,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包装印刷产品,包括烟标和无菌包装等;二是包装制品,包括特种纸、BOPP薄膜等,其中烟草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较大。从2012年至2015年1~6月,烟草相关产品收入合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33%、54.79%、56.43%和58.73%,有增加趋势,可见该公司对烟草相关产品依赖程度是在不断加大的。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近几年烟草相关产品的毛利占公司总毛利的比重却是越来越低,分别为84.42%、82.43%、83.88%和80.76%,下降趋势明显。
在近年来,随着国际卫生组织通过《烟草公约》等对烟草行业的限制性规定,以及我国各地实施“禁烟令”等控烟措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强,我国烟叶种植的逐年下调意味着未来我国卷烟需求总量和生产总量将会逐步减少,而在此背景下,云南创新却计划募资扩大烟草相关产品的产能,这岂不是很无远见?与此同时,公司真的到了必须要扩大产能了吗?
从招股说明书提供的数据来看,报告期内该公司所有产品的产能均未饱和。就拿其主要产品烟标来说,该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报告期中仅2012年达到了82.33%,其他年份则处在逐步下降中,至2015年1~6月时下降至60.72%。那么,在如此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公司有什么理由要对该类产品进行扩产呢?相应地,在公司其他几类产品中,除了BOPP薄膜的产能利用率能够在90%上下徘徊外,无菌包装和特种纸的产能利用率也没有到必须扩产的地步。事实上,一旦公司扩产项目建成完成,其带来的大量产能释放很有可能造成公司产能的严重过剩,而这显然与当前国家倡导的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背离的。
现金使用情况不乐观
记者在查看云南创新招股书时发现,该公司财务状况已经捉襟见肘,财务危机随时可能降临,公司急于上市募资扩产的做法不过是“项庄舞剑”,其真实目的或许就是为了解决财务危机这位“沛公”。
招股书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云南创新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0764.51万元、11020.67万元、15005.75万元和8820.60万元,乍看起来,似乎资金并不少,当实际上其货币资金的构成另有端倪。记者发现,在该公司的货币资金构成中,其他货币资金占比很高,而其他货币资金则主要是由企业短时间内不能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和很少的一部分保证金户利息构成,随时可用的仅仅是数千万元的银行存款。
与此同时,还可看到在报告期内公司仅银行的短期借款金额就分别高达2.46亿元、1.74亿元、2.11亿元和2.49亿元,相比巨额的短期借款而言,账面上的数千万的银行存款实在太少,就算是做短期借款的过桥资金也都显得杯水车薪。报告期内,云南创新为此支付的财务费用已分别高达1535.27万元,1213.81万元、979.81万元和479.06万元。总的来看,仅从公司资金周转情况看,公司现有资金正面临严重紧缺。
一边是扩产的项目“不靠谱”,另一边是资金缺口非常大,云南创新上市融资明着说是扩产,其实就是通过上市“圈钱”来解决自己日益严重的财务危机,而这一点也可从其5个募投项目得到印证,募资项目中仅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就高达3.5亿元之巨,占整个募资总额4成以上。
营收与现金流难以匹配
招股书所披露的相关财报数据显示,云南创新的营业总收入在报告期内是一直在增长,但记者发现,与之相关的公司现金流数据却一直在减少,更重要的是,现金流与实际营业收入之间的差额还非常地大。
以2015年1~6月的数据来看,其营业总收入为5.36亿元,算上17%的增值税后,含税营业总收入约为6.27亿元,而反映其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仅为4.19亿元,其中预收款项较期初减少了133.31万元,那么按照含税采购总额算来,该公司本期内应该新增约2.07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和应收票据才合理,而实际情况却是,该公司应收票据较期初仅新增了343.62万元,应收账款余额新增了4166.72万,合计新增金额4500多万,相较2.07亿元理论值,该公司还有近1.62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流回企业,也没有形成相应债权,那么这部分营业收入又去了哪里呢?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2013年和2014年。在2013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27亿元,含税营业总收入约为13.19亿元,而当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9.93亿元,其中预收账款比上年度减少146.50万元,因此,公司在2013年应该新增约3.25亿元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余额才合理,但实际上当年应收票据仅新增了3131.22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不但没有新增,反而减少了177.02万元,合计下来,这一年该公司约有2.95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流入企业,也没有形成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债权。2014年的情形基本类似,也相差数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云南创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这样的备注,“公司对于收到的用以结算货款的承兑汇票,且以背书转让方式用于支付货款的部分,视同非现金交易,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中予以扣除”。然而对于能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各表之间关系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数据,该公司却并未披露。这是不是意味着,2015年1~6月约1.62亿元营业收入和2013年约2.95亿元的营业收入有可能是上述情况,没有被编制在现金流量表中,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该公司采购支出和因采购形成的负债,应该与实际采购金额之间也有差不多差额才合理,但事实上究竟如何呢?
采购数据有疑点
据招股书介绍,2015年1~6月,云南创新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货款的金额为2.34亿元,占其采购总额的比例为64.73%,由此可算出其采购总额约为3.61亿元,算上17%的增值税,则含税采购总额应该为4.22亿元。而反映其采购现金支出情况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54亿元,其中预付款项较期初减少了2970.57万元。另外,其应付票据较期初新增了6080.18万元,而应付账款则减少了652.50万元。照此计算,其采购现金支出和形成的负债金额合计约为3.38亿元,而这相比其4.22亿元的含税采购金额却差了8400多万元。也就是说,当期该公司采用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方式采购的最高金额,不应该超过这一金额。可事实上,按照前文分析的结果,该公司2015年1~6月应该有1.62亿营业收入可能是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方式支付供应商货款,两者之间仍相差近7800万元无法得到解释。
2013年也同样如此,这一年云南创新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为5.75亿元,占采购总额比的71.50%,由此反推出其采购总额应为8.04亿元,算上增值税影响,则含税采购总额约为9.41亿元,而同期相应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6.75亿元,其中预付款项较期初减少了877.81万元,反映其负债情况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分别新增了707.13万元和1153.82万元,合计下来,该公司因采购而支出的现金和形成的负债金额约为7.03亿元,与其含税采购总额相差2.38亿元。也就是说,即使这2.38亿元采购差额全部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支付供应商采购款形成的,相比上文中计算出的2.95亿元的背书金额,还存在5700多万元差值无法解释。
总之,这几年中,云南创新营业收入与现金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额,而其采购支出与采购总额之间也存在难以匹配的情况,仅依照招股说明书所提供的信息是很难解释这些矛盾点的,由此也让人怀疑招股书所披露的数据是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