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远销40多国 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中新网昆明4月17日电 (记者 胡远航)云南野生菌,由于稀缺与生长环境的不可复制,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抢手货,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大名气和大市场背后,隐忧也逐渐显现。
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有食用菌882种,占世界的43%、中国的91%。世界四大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在云南均有分布、且资源丰富。
“全国市场商品野生食用菌约70%为云南所产,”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杨正良在此间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近年,在绿色、生态消费理念主导下,云南野生菌身价陡增,远销欧、美、法、德、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需求正持续增长,南亚东南亚国家消费潜力也正在逐步释放。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云南野生食用菌年产量达8万吨,实现产值67.8亿元人民币。有1000多万人从野生菌的产业链中获益;以云南“野生菌王国”楚雄州南华县为例,该县人均野生菌收入达1500元,收入最高的达12万元。
“云南野生菌凭借丰富的资源品种、优越的生长环境,具有不可复制和难以超越的优势,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颇多问题。”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晓霞指出,云菌目前仍处于大资源、大市场、小产业、低附加值的状态,生长环境保护不够、质量标准不健全、国内消费增长速度慢等问题突出。
楚雄州副州长孙贇坦言,由于野生菌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无序掠夺式采摘屡有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州推广封山育菌模式,效果明显。
云南茂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晓戈从事野生菌行业已经有2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云南野生菌产品附加值偏低,云菌产品的升级和多样化空间还很大。
云南野生菌该如何突破现有瓶颈?
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冷华表示,下一步,云南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保护和培育资源,打造种类各异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带;着力加强技术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拉长、加宽、增厚产业链;并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实施更严格的开发利用措施,推进产业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