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巴、定制公交、慢行交通······看看东莞市政协委员们支招破“堵局”

15.01.2019  00:40

▲1月14日,莞太路与鸿福路交会处,下班期间车流量较大 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市政协委员支招破“堵局

东莞治堵问题牵扯甚广,要想彻治就须通盘思考,从规划、公共交通等方面出台系列应对措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市政协委员们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一:虎门高铁站

加快推进虎门高铁站升级改造

虎门高铁站按进出站日客流3000人次规模设计,2011年底建成。目前虎门高铁站日均客流已突破15000人次,最高峰甚至达到6万人次,是设计客流量的20倍。

市政协委员张学勤指出,随着穗莞深城际铁路年内开通及在虎门站实现交通换乘,虎门站通行人数还会迎来大幅增长,其交通枢纽作用会愈加重要。但虎门高铁站自建成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诟病的站场规模偏小、周边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依然严重存在。

张学勤在提案中建议,在虎门高铁站内增加售票窗口、自动售取票设备,提高售票、取票效率。重新规划站内人流进出通道,在列车发车前10分钟,实行“提前检票—临时分区候车—开闸放行—上站台”模式。

同时,加快虎门高铁站站房扩建,增加候车室、购票厅面积,增加站内各通道通行能力。加快虎门高铁站周边TOD综合开发建设进度,完善周边路网、停车、公交配套等基础设施,增加住宿、餐饮、购物场所,整体提升虎门高铁站服务能力。

此外,还要成立市一级督察小组,协调相临镇及市直有关部门,狠抓落实,加快推进虎门高铁站升级改造,提升东莞人民高铁出行的幸福指数,把虎门高铁站打造成展示东莞良好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1月11日18时左右,东城中路,电单车、快递车等与小汽车抢道,一定程度上造成车流行驶缓慢  全媒体记者 蓝业佐 摄

关键词二:云巴

以莞城段为试点,尽快启动云巴建设

针对市内出行问题,莞城街道政协小组在预交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市建成的地铁2号线在莞城辖区的边缘经过,且未来几年仍较难将地铁引入莞城核心区域,莞城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主要以公交汽车为主,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出行需求。

同时,莞城辖区内现有多所学校,包括幼儿园25所、中小学12所,近期又将扩建2所小学,在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严重,给学生及家长带来困扰。云巴具有占地少、线路灵活的特点,非常适宜老城区学校人流的疏导,既可提升公共交通运载量,又可快速疏散学校人流。

提案指出,莞城多年来城市交通一直没有较大提升,目前交通情况早已不能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快速提升交通品质势在必行,因此建议尽快启动云巴建设,并将莞城段纳入首期试验段优先建设。同时建议市政府统筹解决云巴线路开发建设问题。

提案还指出,建设云巴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若由镇街承担则负担太重。为了云巴项目的顺利建成,市政府在统筹项目投融资方案中,要酌情考虑加大对镇街的资金扶持力度。

关键词三:定制公交

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行定制公交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95万辆。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改造升级,交通供需矛盾日渐突出,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也越来越严峻。

市政协委员黄蔚然指出,如不及时采取确实有效的各种措施,这种现状将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东莞的城市形象,也直接影响东莞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定制公交已经在浙江、深圳等地使用,通过微信定制公交线路极大地提高了公交选线和布点的合理性,避免公交的浪费,提升了公交分担率。

黄蔚然建议,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手段,科学梳理分析市民的出行需求,保证定制公交成为满足市民真正需求的出行选择。同时,相关部门和交通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民出行需求,合理规划线路布局,在网上开辟定制公交预约平台,对客流进行分时、分区域的精准调查和分类供应,防止热门线路资源供应不足而相对冷门的线路资源浪费。

他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定制公交进行宣传与鼓励,尤其是在尚未开通地铁、公交线路复杂但客流集中的地方,加强定制公交宣传力度。

关键词四:慢行交通

提高人行天桥和隧道数量

市政协委员石松江在提案中指出,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即将突破300万辆,人车路的供需矛盾凸显,导致人车抢路的局面。行人与机动车抢路过街,严重威胁行人出行安全。

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提倡建设慢行系统,立体过街设施是将慢行系统与机动车通行系统物理隔离的主要措施。我市莞太路南城步行街路段、东纵路东湖花园路段等过街天桥,很好地分离了人流车流,大大提高了行人过街安全性以及路段交通通行能力。

石松江指出,我市现有人行天桥或隧道的数量落后于我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如罗沙路东门广场路段等过街需求较大的区域,亟须通过建设立体过街设施解决人行过街与机动车通行的矛盾。

为提升交通出行品质,他建议完善慢行系统,保障行人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全媒体记者 刘召)